视觉中国
■ 刘元春
面对数智化浪潮,高校应立足国家战略并兼具全球视野,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积极主动把握科技变革机遇,以创新思维推动教育模式改革,构建智能化、国际化的财经教育体系,培养具备数智素养与国际竞争力的财经人才。
当前,全球范围内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速演进,推动社会进入以数据为核心驱动力的数智时代。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已引发深刻的行业变革,财经领域尤为显著。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为新时代财经人才培养提供了战略指引。高校如何在这一背景下应对变革,培养适应新形势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为全球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已成为亟待探索的重要议题。
变革浪潮:数智时代对财经行业人才的新要求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时代新征程,催生科技自立自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新发展要求。在数智化浪潮的冲击下,财经行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Gen-AI:人工智能和未来的工作》报告中指出,未来全球近40%的就业岗位将受到人工智能的影响。其中,商业和金融等增值服务行业由于高度依赖数学推理等高级认知技能,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将率先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
数字技术和产业变革重构了财经的内涵和本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在改变传统产业运行、推动新产业形成的同时,也转变了经济思维方式,改变知识创新、知识传递的规律,以及财经教育的范式和财经职业的模式,将专业人才培养从大学赋能转向行业、场景、技术驱动。具体而言,金融、会计、市场营销、经济学等传统财经领域正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例如,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金融数据分析、客户服务、交易建议等领域中展现出强大的应用潜力,显著提升了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量化交易和预测未来趋势方面的能力。会计领域的数电发票、数据处理和流程自动化技术帮助会计机构更高效地处理财务数据,极大改变了传统审计和财务管理的方式。市场营销方面,人工智能正在深刻影响营销策略,通过实时捕捉消费者行为和数据分析,实现精准化、个性化的营销等。
由此可见,财经行业的技术变革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备智能技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时代急需。然而,当前大部分高校的财经人才培养模式仍局限于领域内专业知识的传授,缺乏对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系统化培养。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就业未来调查》显示,约75%的受访企业计划在未来几年内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这意味着高校亟需调整培养目标,打破学科壁垒,将智能技术与财经知识相结合,培养符合时代和产业发展新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面对这一变革浪潮,高校必须主动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教育体系,培养既具备深厚财经理论功底,又能熟练运用智能技术的人才,为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顺势而为:数智化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数智化浪潮在颠覆传统行业模式的同时,也为财经人才培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开辟了全新的职业发展路径与教育创新空间。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亟待培养出更多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和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在人工智能于产业驱动、技术驱动等情境中得以应用之际,人们的能力观、知识观、财经观将会产生根本性的转变。数字化转型使得金融科技、智能投顾、智能审计等新兴业态迅速崛起,对拥有商业敏锐度与深厚财经底蕴、具备参与全球治理能力、熟练掌握数智化信息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产生巨大需求。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对具备数智化素养与专业能力的高水平财经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
行业对新技能的需求,成为了高校调整专业设置与课程内容的强大驱动力。例如,随着数据成为新经济的重要资产,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分析课程,帮助学生掌握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培养数据驱动的商业决策能力。针对智能审计逐渐替代传统审计的趋势,设立智能审计与风险评估专业,培养学生利用人工智能开展自动化审计和实时风险管理。结合全球供应链日益复杂的特点,设立供应链管理与金融专业,培养学生具备贸易与资金流通中的实时分析与管理能力。这一系列“财经+人工智能”的复合型专业设置,将拓宽财经人才的就业领域,推动数智化产业升级。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数字化工具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还为高校教育模式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重要契机,有助于实现个性化教育。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成熟,具备教学融合中台系统的智慧教室和线上学习平台能够极大提升教学效率。借助知识图谱和AI虚拟助教等数字化教学工具,教师能够实现个性化指导与知识拓展,学生则可自主掌握学习进度,获取实时反馈。由此,有效推进“教、学、管、评”四大教育场景的智能化转型,构建更加精细化、个性化和弹性化的教学支持系统。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构建新型教育生态。高校应利用这一机遇,全面提升财经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果,培养适应数智时代需求的新财经人才。
政策引领:全球视野下新财经人才的培养
在数智化背景下,高校对财经人才的培养必须紧扣国家战略需求,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推进教育数字化”是新时代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总体方向和重点任务之一,为新时代财经人才培养指明方向。要强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超常规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急需领域实战人才、拔尖创业人才等三类国家急需紧缺人才,积极推进人工智能赋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打造体系化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编制知识图谱、能力图谱,推动项目式、情景式和研究式教学等深度探索,构建教育教学新生态,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国际上对人工智能能力框架的界定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规范与发展,也为我国财经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2023年11月,包括中国在内的28个国家和欧盟共同签署《布莱切利宣言》,关注人工智能模型的潜在威胁和信息传播中的偏见等问题。2024年9月,全球57个国家正式签署首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人工智能条约,强调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中必须确保数据处理和隐私保护的合规性、透明度和安全性,并考虑技术的伦理影响。这些国际共识对财经人才培养提出明确要求,既要具备技术能力,也需具备社会责任感和伦理判断力。当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分别推出面向学生和教师的人工智能能力框架。前者界定了包括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人工智能伦理、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人工智能系统设计等四部分能力领域,后者囊括了以人为本的思维、人工智能伦理、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人工智能教学法、人工智能与专业发展等五个关键能力领域。
国内外高校在将人工智能与财经教育相结合的探索中,已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重要参考。例如,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和卡耐基梅隆大学等均设立人工智能实验室,开设人工智能专业,并构建系统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牛津大学设立人工智能伦理研究所,关注人工智能在伦理和社会治理中的应用。在国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设立了人工智能实验室或研究院,推动技术在各学科的研究与应用。财经高校如上海财经大学则通过设立数字经济系、筹建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等平台,打造以新兴技术为底层架构的数字学科集群,促进数字学科建设与学科数字化转型;立足新兴技术和交叉领域,增设“金融数学与金融计算”等数字前沿交叉专业学位培养方向,专项突破科技金融、数字金融等人才培养;强调数字和产业导向相融合,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如共建“金融人工智能前沿实验室”等,探索培养兼具财经与科技能力的高端人才的有效路径。
创新驱动:新财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面对数智化时代的变革,高校应积极构建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财经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对人才培养的前瞻性。这并非对传统模式进行简单修补,亦非在传统财经的基础上简单地融入人工智能,而是对能力模式的一种重塑。因此,财经高校必须在理念体系制度上下文章,整体推进综合改革。
首先,构建交叉融合的财经学科体系,培养复合型人才。在数智化背景下,高校应打破学科壁垒,根据时代的要求和国家战略的要求进行学科新的布局,推动形成“财经+科技”的知识体系融合,体现数字融合的产业导向。一方面,加强各财经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与支撑,打造优势财经学科群,并搭建交叉学科发展特区,探索跨专业的综合学科建设。另一方面,积极结合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等学科,增加前沿融合性课程,融入具有财经特色的仿真实验课程等,重构技术与财经知识融合的课程体系,完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机制。
其次,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协同育人机制。人工智能技术的前沿发展多由产业界引领,高校应积极搭建产学研融合的教育平台和持续合作机制,推动教学向市场需求驱动转变。通过共建实训基地等方式,将行业实践与前沿技术引入教学,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强化高校对社会发展的服务与贡献。
第三,创新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全面提升财经人才综合能力。高校应积极尝试将传统理论教学与模拟实验、项目驱动、翻转课堂等互动式教学方法结合,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个性化教学与实时反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同时,建立全面、多元、动态的育人评价体系,既考察知识掌握程度,又关注创新能力、团队协作和实践技能,以培养出具备应对数智时代挑战综合素养的财经人才。
最后,优化资源配置与制度体系,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一流的培养必须要有一流的资源作为支撑,例如实验室、实训基地、现代场景的建设,国际游学、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项目等培养模式的塑造均需要全面支持的资源落地。同时新的培养模式、培养方案须充分激发管理者、教师、社会各界等培养主体的积极性,使其在培养体系中获取真正的自豪感与获得感。
面对数智化浪潮,高校应立足国家战略并兼具全球视野,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积极主动把握科技变革机遇,以创新思维推动教育模式改革,构建智能化、国际化的财经教育体系,培养具备数智素养与国际竞争力的财经人才。这不仅是高校培养财经人才的使命,更是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增强全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旨在通过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创新和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作者为上海财经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