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4-10-25 第28124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5版:文化

三个敦煌大展在申城“撞档”却不“重样”

热门大IP开发如何避免“内卷”

中华艺术宫“何以敦煌”敦煌艺术大展现场。 本报记者 叶辰亮摄
       ■本报记者 范昕
      
       11月10日,一座全新的专业美术馆“敦煌当代”将于上海市杨浦区落成开幕,首展为“境象敦煌”。这是首次将“敦煌”这一极具文化内涵的概念融入当代美术馆机构理念的大胆探索和全新尝试。届时,上海将同时汇聚三个敦煌大展,除了正于中华艺术宫持续热展的“何以敦煌”艺术大展之外,还有10月26日将亮相遇见博物馆(上海静安馆)的“遇见敦煌”沉浸式光影艺术展。
      
       空前的“敦煌热”将给上海观众带来什么样认识敦煌的新视野?对于“敦煌”这一大IP的开掘如何不陷入“内卷”?这些都是人们颇为关心的焦点。
      
       以“敦煌”为名却各有侧重
      
       敦煌,位于甘肃省西北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这里不仅是历史的交汇点,更是文化的交融地。尽管即将相遇的三个大展均以“敦煌”为名,但各有侧重。
      
       “何以敦煌”艺术大展更多的是接续传统,以文物、高清复制窟以及壁画临摹珍本等实物作为载体,细述敦煌文化宝库中的诸多闪光之处,在知识普及上可圈可点。例如,走进复制的西魏第285窟,可直观领略它如何被誉为“融汇多元的万神殿”;置身复制的中唐第158窟,很难不为“最美涅槃佛”而感到震撼;面对壁画《张议潮统军出行图》临本,传奇的“敦煌英雄”一下子被具象化了;站在壁画《都督夫人礼佛图》临本前,会惊叹于“大唐气象”“丽人行”的壁上“复活”。
      
       科技赋能,再现敦煌千年之美,“遇见敦煌”沉浸式光影艺术展是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这个展览此前曾先后巡展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成都、深圳等全国12城,累计观展人次超过百万,如今是焕新升级归来。其中,运用现代科技的光影单元,将成为展览最让人激动的部分,以3D光雕数字技术和现场22台4K超清投影机“复活”敦煌之美,将文化与科技融合为沉浸式体验。步入这方身临其境的空间,观众将看到壁画上的飞天伴随敦煌乐声轻盈起舞,丝绸之路上的商旅队伍伴随阵阵驼铃声缓缓向前。这种现代技术与传统艺术的结合,集光影、声音、叙事于一体,解锁敦煌艺术更多打开方式。
      
       穿越古今,可谓“境象敦煌”展及其落地的上海敦煌当代美术馆的关键词,由此眺望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由历史、自然、再现和心象四部分构成的展览,展开文献、档案、文物与现当代艺术的对话,通过汇聚散落在不同收藏机构的《贝叶经》、北凉石塔、胡人牵驼砖等珍贵的敦煌文物,呈现敦煌文化深邃而独特的魅力,并以影像、交互装置等多媒介方式打造“入境”式艺术体验,邀请观众重新感知敦煌这一熟悉的文化符号。汇聚的当代艺术作品来自曹澍、陈芷豪、丁乙、高世强等21位艺术家,探讨敦煌古籍、档案、文物与现代及当代艺术之间的关系,其中有多件作品是艺术家们在敦煌现场创作的成果。
      
       文化宝库赋予源源不断灵感
      
       即将“撞档”却并不“重样”的三个敦煌大展,恰恰力证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尽管敦煌很远,但借由数十年累积的数字化成果,有了被不同地域的人们所感知的多种可能。也由此,敦煌文化这座宝库能够赋予现代文化艺术创作源源不断的灵感。
      
       以即将上新的上海敦煌当代美术馆为例,其定位便揭示了敦煌之于当下的一大重要意义,以敦煌文化浇灌促使市民学习和催生城市创造力的沃土,也成为跨学科研究、艺术、思想和文化交流的开放平台。馆方认为,作为丝路明珠的敦煌,璀璨发光,也如历史长河中的一湾清泉,照鉴过去,照耀未来。身在上海,这个当下的世界枢纽,遥望敦煌,这座曾经的世界枢纽——两者似乎千差万别却又千丝万缕,而这也正是敦煌当代美术馆成立的契机与初衷——期待成为一座传送“窟”,以接续敦煌,以联结世界。
      
       也有业内人士提出,敦煌文化越是可贵,越是应当诚意开掘。他希望未来从不同角度传播、活化敦煌文化的展览越来越多,给人们带来更加丰沛的启示,而不仅仅是“内卷”,更不是盲目蹭“敦煌”这一大IP的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