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4-10-07 第28106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2版:要闻

华东师大助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新设“转化门诊”,“集体沙龙+一对一深度问诊”模式受欢迎

       ■本报记者 储舒婷
      
       华东师大生命科学学院高级工程师高良才在中药资源领域深耕多年,研发的成果有望打开糖尿病和高血脂治疗的应用新前景。但是,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科技成果,究竟能否转化为被市场接受的产品?高良才一度因经验不足,迟迟未能迈出关键一步。
      
       最近,听闻华东师范大学新开设了“转化门诊”,高良才第一时间报名,预约了“专家号”。在华东师大,新推出的“转化门诊”颇有人气。因为不少科研人员都和高良才有类似的境遇:手头的科研成果,受困于“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等问题,难以从“书架”走向“货架”。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施国跃介绍,为进一步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学校设立的“转化门诊”,旨在打造一个集专业性、针对性与前瞻性于一体的服务平台。在这里担任“医生”的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由一批来自技术转移、IP管理与运营、法律、投融资等领域的专家共同组成。他们具有丰富的经验,服务过的转化项目众多,其中还走出过成功上市的企业。
      
       通过“集体沙龙+一对一深度问诊”的组合模式,“转化门诊”不仅对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普及,还针对不同项目提供深度解决方案,从成果转化全链条出发,帮助科研人员构建更为全面的商业认知体系,有效解决成果转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瓶颈与障碍。
      
       在首度尝鲜“转化门诊”后,高良才觉得收获不小。“在集体沙龙,专家们一起讨论、给出了不少建议,我心里的疑惑已解开了一大半,于是又跟科技处预约,非常期待在接下来的一对一深度门诊中,和专家讨论具体的转化策略。”高良才说。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高级工程师鲁力立研发的“教育元宇宙未来课堂”项目在2022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首次发布后获得广泛关注,入选了2022年WAIC的《产业元宇宙创新应用案例集》、上海教博会数字化转型应用标杆案例等。去年,该项目落地普陀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并应用于教学中,但面对转化难题,鲁力立也因经验不足一度遇阻。在“转化门诊”的一对一深度问诊中,专家们用了一个多小时,从多个角度提供了详细、规范、多元的转化方案,解决了她对教育产品研发的后顾之忧。
      
       华东师范大学科技处处长杨海波表示,鉴于“转化门诊”首诊的热烈反响,学校目前已规划每月邀请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领域的资深专家“坐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华东师大正全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性改革。为全面赋能科研人员,学校实现从科研项目评估、市场对接、谈判协商到落地实施的全链条专业化服务。目前,学校已与银河证券、中科优势、上海技术交易所、国家知识产权运营(上海)国际服务平台、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等专业化机构建立深入合作关系。除推出“转化门诊”外,还推出了商业计划书定制与优化服务、高价值专利培育、专利导航等专业服务,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与潜力,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