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4-09-21 第28090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6版:文化

上海旅游节首次引入重量级大展,带来跨越三千公里的文化艺术大赏

“何以敦煌”:文博和旅游双向赋能

       ■本报记者 范昕
      
       金秋时节,上海迎来跨越三千公里的文化艺术大赏——昨天于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启幕的“何以敦煌”敦煌艺术大展。这是上海旅游节首次引入重量级文博大展项目,让古老敦煌东方神韵与新兴上海国际风范碰撞出火花,既是IP的相互赋能,也是文旅的同频共振。
      
       昨天一早冒着风雨赶来观展的姜小姐,幸运地成为此次展览的首位观众。尽管此前去过一次敦煌,展厅兜完一圈,她依然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很震撼!其中复制的158窟和285窟,正好是上次在敦煌没看到的,没想到展览将它们复刻得如此真实,就连壁画的斑驳感都还原了出来。”下个月,她准备和“我为古建撑伞”小分队的古建同好们再刷包括敦煌在内的河西走廊一带,这个展览正好给自己提供了知识充电的好契机。
      
       以上海为窗口更广泛传扬敦煌文化
      
       “为了这次展览,我们可以说把家底都拿出来了!不仅带来六大复制洞窟,还将前辈临摹的壁画作品第一次这么集中地在上海呈现。”甘肃省文物局二级巡视员白坚接受采访时说。她特别提到上海与敦煌的相似之处,从位置上来讲,敦煌可谓古丝绸之路上华戎交汇的大都市,它在当时的地位,与现在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地位颇为相似。“我们希望通过上海这个世界看中国的窗口,向更多的人传播、推广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上海以及各地观众由此关注、支持敦煌文化,进一步来敦煌参观、了解。”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元林向记者透露,带到此次展览的共计168件(套)敦煌研究院馆藏展品,有着特别的考量。仅以六大复制洞窟来说,它们从北朝洞窟一直到元代洞窟,其实代表了敦煌石窟艺术从早到晚整个一千年营造史的浓缩体现。人们能从中看到莫高窟早期的融汇百家,盛唐的恢弘气象,再到依然辉煌灿烂的最后一抹晚霞。敦煌本地的实体洞窟有不少不对普通游客开放,而在数字化技术下,走进复制窟的观众不仅宛如进入实体洞窟,还将获得更甚于实地游览的近距离真切感受。今年是敦煌研究院建院80周年,展览创造的身临其境“在上海,看敦煌”的特别文旅体验,离不开敦煌研究院研究、弘扬敦煌文化这一中国文化遗产的漫漫历程。
      
       “敦煌文化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开放性与包容性特质,是文化自信的体现,在今天也富于启示意义。”张元林说。
      
       高质量文旅大餐带动消费旺起来
      
       围绕“何以敦煌”大展这一核心资源,相关文旅企业积极推出新潮“文博+旅游”产品。例如,东航食品将以航空元素“赏味东航”与“何以敦煌”联名合作,推出帆布袋、马克杯、桌面屏风、杯垫等相关产品,以及上海到甘肃、宁夏、青海、陕西等地的航班优惠。绿地酒店集团携手全球知名平台Expedia,特别推出旅游节专属礼遇。春秋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除推出“九色敦煌·五彩申城”“江上明月夜,沙洲共此时”“烁灼明珠,瑰玮敦煌”三款主题产品,还在西藏路营业部打造了“何以敦煌展”主题门店,推出展览系列旅游产品和跟团游产品限时优惠。久事集团上海都市旅游卡公司与展览携手推出集功能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文创伴手礼——“Shanghai Pass梦敦煌”。展览与老凤祥联名产品“关照”足金手绳,兼具“敦煌九色鹿”“上海老凤祥”“上海市花白玉兰”等多种元素,正在申报2024年上海礼物。
      
       而在中华艺术宫,多款“何以敦煌”主题咖啡甜品套餐及以敦煌艺术为灵感的文创陆续上新。集艺术与实用于一体的这些创意产品,将敦煌元素与中式之美融入日常,让生活充满意趣。
      
       市文旅局表示,此次展览仅仅是一个开端,通过上海旅游节这一重大平台,借助“文博+”和“旅游+”的双向赋能,广大市民和海内外游客可以欣赏到更多高质量的文化旅游艺术盛宴,持续促进流量聚起来、人气热起来、消费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