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4-09-04 第28073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7版:健康生活

求医问药

       你有医学健康疑问,我们邀请医学专家来解答。 tangwj@whb.cn
      
       问 “饭后百步走”会伤身?
      
       答 张宁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医生
      
       “饭后百步走”说了这么多年,是错的?今天来说说这个有趣的话题。
      
       首先,饭后适量散步确实有助于消化。因为饭后散步能促进胃肠蠕动,把食物顺利地送到消化道各个“站点”,减少胃里那种撑撑的感觉。散步还能提高血液循环。饭后走一走,血液流动快了,消化系统也会更有效率。血液像快递小哥,把氧气和营养送到消化器官,让它们干活更带劲。
      
       要注意的是,不要刚吃完饭就散步,最好在饭后休息15至30分钟再走。另外,“饭后百步走”并非适合所有人。以下人群要小心: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比如胃溃疡、胃炎等,饭后立即运动可能导致胃酸分泌增加,进一步刺激胃黏膜,加重病情。
      
       心血管疾病患者:饭后血液集中于胃肠道,这时散步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可能引发心绞痛或其他心脏不适。因此,这类患者应避免饭后立即运动,最好听医生的建议,量力而行。
      
       高血压患者:饭后血压波动较大,立即散步可能使血压进一步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血压患者应在血压稳定时进行适度运动。
      
       糖尿病患者:饭后散步虽然对控制血糖有一定帮助,但对于需要严格监控血糖水平的糖尿病患者来说,饭后立即运动可能导致低血糖风险。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运动时间和方式。
      
       体弱多病的老年人:老年人由于体力较差,饭后散步可能导致消化不良或增加跌倒风险。建议饭后适当休息,等消化稍稳定后再进行轻松的活动。
      
       极度疲劳者:饭后立即散步会使已经疲劳的身体负担更重,可能导致心脏负荷增加、肌肉酸痛以及精力进一步下降。极度疲劳时,身体需要休息来恢复能量和体力,应先休息,等身体缓过来再去散步。
      
       吃得过饱者:饭后过饱会使胃部膨胀,此时散步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等问题。过饱状态下散步还会影响胃肠道正常蠕动,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此外,过饱时,身体消化系统已在高负荷运作,散步会增加心脏和其他器官的负担,尤其是对有心血管问题的人来说,这可能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因此,吃得过饱后,最好先休息30分钟至1小时,待食物部分消化后再进行轻度运动。
      
       问 心情差,皮肤也会变差?
      
       答 吴冠儒 李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医生
      
       “这几天脖子两边痒得受不了,抓一抓,皮肤还越来越厚了,睡不着,也吃不好……”“感觉有点像神经性皮炎,最近是不是压力很大?”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某个地方的皮肤突然变得超级痒,摸起来厚厚的,颜色还深了一号,还会掉点皮屑……这可不是换季那么简单,可能是娇嫩的肌肤在“闹情绪”——神经性皮炎敲门啦!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与精神压力密切相关的皮肤病。想象一下,皮肤变成了一个敏感宝宝,一言不合就“炸毛”。专业地说,就是由于长期紧张、焦虑、压力等情绪因素,导致身体免疫系统失调,特定部位皮肤出现瘙痒感明显、增厚、色沉及伴有脱屑的皮损。这些皮损可以理解为皮肤作出的“过敏反应”。
      
       临床上神经性皮炎最常见的部位位于眼睑、颈部、肘部、踝部及腰背部,可单一部位发病,也可全身泛发。皮肤科医生会根据特有皮损、发病部位和瘙痒程度情况,将神经性皮炎与慢性湿疹、扁平苔藓、银屑病、淀粉样变等疾病鉴别诊断出来,不同疾病的治疗方法不同。
      
       当然,患者心情的自我调节也至关重要,做好以下三点减少复发:
      
       ■避免精神刺激,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紧张;
      
       ■避免食物刺激,少吃辛辣刺激或酒类食物;
      
       ■避免机械刺激,即避免皮疹部位的搔抓和摩擦。
      
       问 孩子总尿床怎么办?
      
       答 陈秀峰 姜之炎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儿科医生
      
       已经上小学的孩子是不是晚上水喝多了,最近老尿床?近期门诊间持续有家长就此来咨询。尿床是很多小朋友在童年时会经历的,孩子感觉很无辜,家长们很头疼。
      
       5周岁儿童仍尿床要警觉
      
       2至3岁的儿童开始有自主排尿意识,并逐渐学习控制排尿冲动,一般到3至4岁,能良好地控制白天排尿,且女孩早于男孩。这时的尿床并不是疾病,而是一种机能问题,通过一段时间家长的鼓励和排尿锻炼可逐渐正常。
      
       要引起重视的是医学上说的儿童遗尿症,即年龄在5周岁以上,孩子夜间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而发生无意识的排尿、每周尿床超过2次并持续超过3个月。因此,超过5周岁的儿童仍经常睡觉尿床,建议家长寻求医疗咨询。
      
       据统计,5岁儿童中,遗尿症的发病率为15.3%,5至18岁儿童遗尿症的发病率为7.88%,在生长发育期有遗尿儿童自愈,但仍有1%至2%的儿童遗尿症会持续到成年。
      
       什么原因引起孩子睡觉尿床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夜间尿多:正常情况下抗利尿激素在晚上会分泌得更多,告诉肾脏少产生尿液,但儿童生长发育尚未完全,抗利尿激素在夜间分泌不足,则夜间产生的尿液多。
      
       ■膀胱容量小、功能不足:孩子的膀胱容量小,不够储存整晚的尿液。也有膀胱足够大,但膀胱功能不足,导致功能性容量减少。
      
       ■睡觉深:孩子睡觉深不易醒,充盈的膀胱向大脑发送的信息不足以将孩子唤醒上厕所。
      
       ■家族遗传:父母或其他近亲有遗尿的情况。
      
       ■进食和饮水习惯:睡前饮水过多。
      
       ■心理刺激:强烈的心理刺激如睡前兴奋、惊吓、惩罚、紧张等都可能导致孩子遗尿。
      
       ■缺乏排尿训练:孩子三四岁还在使用尿不湿,孩子没有养成起床排尿的习惯,心理和功能上均没有接受正确的排尿训练。
      
       ■疾病因素:常见于尿路感染、糖尿病、尿崩症、尿道发育畸形等病。
      
       家长该做些什么
      
       生活上,让孩子晚饭后睡觉前将水分的摄入控制在200毫升左右;定时睡觉,睡前不宜过量活动或看电子产品,睡前不过度兴奋;养成睡前上厕所的习惯;进行唤醒训练,夜间掌握患儿排尿规律,唤醒孩子,令孩子清醒后自行排尿。
      
       如果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后仍有遗尿,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另外,心理支持治疗也很重要,家长们要做到“不着急、不生气、不比较、不责备”。
      
       中医认为遗尿的病因主要是肾、肺、脾功能不足和肝经湿热,病位主要在膀胱,与肾、肺、脾三脏相关,因而可尝试中药治疗、耳穴压豆、艾灸、穴位敷贴等方法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