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4-08-29 第28067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5版:文化/专题

小红书马路生活节超200场主题活动精彩正酣

“鸭”马路带来火热而丰富的城市文化风景

       近日,一只巨形大黄鸭出现在黄浦江畔,同东方明珠遥相呼应,这是由小红书联合艺术家Mr Doodle打造的巨型“沪漂”鸭,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向全球游客发出一起“鸭马路”的邀请。在这座被知名博主保保熊荐为“中国最city的城市”,上海到底在“city”什么?“鸭马路”又压出了什么文化风景?
      
       众人共创:现代马路如何展现多样的文化风景
      
       第二届小红书马路生活节再度来袭,一个融合社区垂类的中心化市集,往外延伸8条主题小马路,各类文化以各种形态走上街头,人们可以获得怎样的文化奇遇?
      
       从曾经的“李子柒”到如今无数名“非遗+”博主,非遗文化在线上急速传播,造就一道传统文化传承的时尚新风景。而平台效应如何成为每个人的“附近”,让多样文化在亲身互动中“活起来”?博主“摇铃啊摇铃儿”去往贵州记录侗族大歌非遗传承人胡官梅的故事,在泉州蟳埔渔村出生长大的“晴天姐姐”讲述簪花的故事已有十四年……这些故事从山林渔村走进电子屏幕,又从数字世界落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从非遗传承人到文化博主,再到观众和体验者,文化的流动在不断扩展。
      
       “有谁能拒绝这么美丽的簪花呢?”在吹吹风市集,福建泉州蟳埔簪花体验最早开张,招牌一张罗,摊位前就排满了人,工作人员正在告诉一位游客,“现在预约簪花体验就要等到半小时之后了”。台上身着粉色中式裙的莫女士已近八旬,满头银发中戴满簪花,她的女儿李女士站在台下满脸笑容。她们满意地拍下属于母女两人的簪花合照,莫女士说,“女儿平时工作忙,我们没有时间去外地游玩,在家门口可以体验到簪花活动,能够跟女儿一起分享美好,心情特别好。”工作人员小胡说:“我们注意到越来越多人展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喜爱,我们干脆就将互联网上火爆的簪花平移到上海的街头。”而这样的非遗文化,也在同亲朋好友的互动中有了更生动的体现。
      
       小红书文化类博主们有些做过非遗的相关研究,有些亲自入场对话非遗传承人,推动传统文化在传递过程中不失真。同时,以现代场景与传统文化碰撞,以现代因素激发创新活力。博主“别传承”想“加”出一百种非遗的时尚感,“非遗并不古板,也并不仅仅出现在书中,我希望自己呈现的非遗,是好玩的,时髦的,有用的,可以更符合现在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家乡的非遗在被不断看见,也有更多人萌生出“想去寻找自己家乡的非遗”的愿望。
      
       此外,仅是在吹吹风市集,多种文化元素已在不断融合与延伸。刚刚开始营业,又是人头攒动,这个夏天最火热的上海博物馆古埃及展也带着周边来到街头与观众吹风,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埃及文化探索护照、法老娃娃以及其他以猫神巴斯泰特、尼罗河等核心元素制作的周边,仍旧是大家的心头好。另一边摊位,上海书展刚落幕,市民们对书的热情丝毫不减,联合天畅的市场策划张佳薇说:“众多玩法中,我们专门推出了一个‘马路套餐’,包括一本名为《街道》的书以及一个折叠马扎,大家可以随时随地坐下阅读,我们也希望以此唤醒大家在路边阅读的乐趣。”而移步至旁边的运动摊位,一台小型乒乓球台吸引着游客不断上前挑战,工作人员芬尼认为,“这个乒乓球台同时还是陈列柜,我们希望将运动与城市生活方式融合起来,既好玩又可以逛。”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王轶认为,“市集强调的是一种生活方式而非单纯的购物。它不仅关注商品本身,更关注商品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对于追求个性化和独特体验的年轻一代而言,这种购物体验无疑更具吸引力。市集的临时性、限时性和流动性也赋予其独特的魅力。”
      
       跟不同文化直接面对面,也助推了外国游客对中国热点文化的解读。外国博主“保保熊”已在上海生活了7年,他认为,“特别是对于外国人来说,如果语言不是特别精通,在网站上可能很难直接感受到潮流文化,而在这个现场,可以接触到更好玩、更流行的中国青年文化,能够亲身体验中国的多样性。”
      
       Citywalk的pro版本:这是从城市中生长出来的青年文化与生活方式
      
       上海Citywalk曝光量年同比增长2倍,Citybus搜索量暴涨300倍,Cityride搜索量同比去年暴涨500倍;博物馆热度飞升,公园酒吧咖啡馆也托举出新的生活方式……在小红书最新发布的青年城市文化创造趋势报里,新的文化正在从城市中生长而出。马路生活节主创白板认为,“城市同上海文化强联合,如果不走在马路上,不走进生活里,又怎么能算作‘上海’呢?”
      
       一位小红书重度爱好者幸子住在宝山区,市区往返地铁要一个半小时,但她仍旧赶在吹吹风市集开始时抵达,用一天“特种兵”式的行程画出了一幅马路生活节的布局地图:上午先去逛“巨富长”一带最有腔调的5条主题小马路,囊括音乐、时尚、艺术、美食、潮流、爱好五大生活方式,深耕于不同街区的特色,多点跨区,先把上海全城跑一跑;下午赶赴“吹吹风市集”一条街,看着江景逛市集,闲暇时还能去趟当代艺术博物馆;晚上期待已久的无人机表演肯定不能错过;之后还要去市集旁边不到1公里的世博体育园看“落日音乐会”,才算心满意足。对于幸子来说,上海似乎是制造惊喜的巨形盲盒,随时随地都能加入这场夏日盛会。
      
       文化社区与城市空间的不断叠合,在人们不断地行走、驻足与生活中,有了更丰富的意味。在汾阳路这条爱乐小马路上,有着上海音乐学院以及随之汇聚的乐器行,乐曲声是这条路的常客。在主创阿高看来,“我们邀请经营多年的乐器行加入生活节,老板们告诉我们,每年都有新的热爱音乐的年轻人走进店铺。我们探街时还发现这条街上的一家烧鸟店,也会有专门的爵士乐演奏,热爱音乐是这条马路上小店们共同的特质。”用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刘德艳的话来说,马路生活节很好地实现了“主客共享”,“在小马路上,你分不清游客和市民,主客双方都有良好的体验,也令城市更具温情和趣味。”
      
       不设限,没有门票,共享真实的情绪与生活体验,这在马路生活节的老熟人、博主“念念念念喔”看来,是最特别之处。“一般来说,艺术节音乐节是需要门票的,需要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场合,但在这里,我一天可以随心参与各种活动,这就很‘上海’!哪怕是刚刚认识的朋友,大家也非常真诚地分享生活,哪怕只是一份好吃的外卖、一杯好喝的咖啡或者一件好看的衣服,我也都能感受到他们的喜悦是真的,我也由此产生情绪共鸣。”
      
       重塑城市空间,激发实体经济,推动文体旅展商加速融合,这是马路生活节火热一夏的重要面向。北京工商大学教授王轶认为,“市集为各种生活方式品牌、本地生活店铺、买手主播提供了展示和销售的机会,这对于新兴企业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而吸引外地游客前来体验本地文化和生活方式,也促进了城市的旅游业发展。市集所传递的创新、包容、多元的文化理念,也对提升城市的品牌形象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