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8月揭牌成立以来,临港新片区坚持以落实国家战略为牵引,聚焦开放、创新两大使命,全力担负国家改革开放试验田和全市经济发展增长极的重任。《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明确的改革创新任务已基本完成,出台各类政策330余项,初步建立以“五自由一便利”(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信息快捷联通)为核心的开放型制度体系,形成突破性创新案例138个,其中全国首创案例70个。规上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实现年均30%以上的快速增长。
值此5周年之际,临港新片区发布第五批共35个制度创新案例。未来,新片区将持续推进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打响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当头炮”,以先行先试优势吸引集聚更多企业和项目。
投资自由
创新案例:全国首家外国仲裁机构业务机构获准登记
2023年12月1日,上海市司法局准予韩国大韩商事仲裁院上海中心登记并报司法部备案,韩仲上海中心可以就国际商事、海事、投资等领域发生的民商事争议开展涉外仲裁业务。
此前,外国仲裁机构只能开展非仲裁业务的联络、推广、培训等活动,而不能开展涉外仲裁业务。新片区将充分释放全国首家外国仲裁机构业务机构设立的示范带动效应,持续推广仲裁争议解决方式,吸引更多境内外知名仲裁机构落地临港,打造国际商事仲裁实践基地,助力上海加快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
创新案例:全国首家险资私募基金落户
2023年11月29日,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共同宣布,将分别出资250亿元在上海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鸿鹄基金,这是国内首次试点允许保险资金以私募证券基金形式直接进行股票投资的项目。
2024年2月28日,鸿鹄基金在新片区成立,新片区管委会与鸿鹄基金的推进主体国丰兴华(北京)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将充分整合双方资源优势,聚焦保险投资领域,拓展保险资金参与资本市场的广度、深度,实现保险资金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加快新片区新兴金融发展,不断提升新片区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和影响力。
贸易自由
创新案例:推动临港新片区跨境技术贸易高质量发展
2023年3月24日,上海技术交易所国际交易中心在新片区揭牌成立,充分利用新片区作为开放平台和科创高地的区位优势,着力探索创新跨境技术交易结算、孵化落地业务新场景和新模式,积极打造国内企业“走出去”、海外技术“引进来”的生态体系。新片区将依托前沿产业发展优势,推动核心产业与服务贸易联动发展,建设以数字贸易、新兴金融、航运服务、技术贸易为代表的开放型服务贸易体系,在上海创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中先行先试。
创新案例:推动飞机试飞业务优化,助力国产大飞机发展
随着国产大飞机规模化、系列化发展,飞机试飞业务体量不断提升,新增“飞机试飞交付”“试飞航材支援”等业务场景,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对于手续简化、成本优化有着更迫切的需求。为服务国产大飞机战略发展,海关对现有飞机试飞业务流程及系统流程进一步优化,以满足企业降低税负成本,拓展飞机试飞业务场景的需求。据上飞公司初步统计,飞机试飞业务优化后,每年预计节省税收成本超2000万元,使飞机试飞业务运行更为顺畅。
资金自由
创新案例:全球首单非金融企业离岸人民币社会责任债券发行
2024年6月18日,临港集团在境外市场成功发行8亿元离岸人民币社会责任债券,该笔债券在香港联交所(HKEX)和卢森堡交易所(LuxSE)两地挂牌上市,成为全球首单发行的非金融企业离岸人民币社会责任债券,以及在卢森堡交易所上市的首只来自中国的社会责任债券。
基于境外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市场近期少有非金融类标杆企业亮相,本次社会责任债的成功发行,进一步拓宽全球离岸人民币投资者的资产配置资源,为推动新片区实现更大程度的对外开放、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创新案例:首单国产飞机跨境人民币融资租赁出口业务落地
临港新片区积极发展高端装备融资租赁等新兴金融业态,有力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培育。2024年5月29日,中国飞机租赁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通过其在新片区设立的特殊目的实体(SPV),以租赁出口方式向印尼翎亚航空交付第三架国产ARJ21飞机,完成全国首单国产商用飞机跨境人民币租赁出口业务。这次国产飞机“前端融资+出口合同+后端经营租赁”的业务全流程采用人民币结算,形成人民币跨境与国产飞机出口相互“伴飞”出海的新模式。
运输自由
创新案例:完成国内首单国际航行船舶绿色甲醇燃料加注
2024年4月10日,马士基旗下“阿斯特丽德马士基”轮靠泊上海洋山港,中国首艘、世界最大的绿色甲醇加注船“海港致远”号为靠泊船完成首次“船-船”同步加注作业。这意味着上海港成为全国首个拥有绿色甲醇船对船同步加注能力的港口,进一步提升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对国际班轮的综合服务能级,巩固和发展了上海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资源配置能力,为上海率先在全球构筑绿色港口航运服务新生态,及新片区建设全球领先的绿色航运服务生态贡献力量。
创新案例:开创新能源汽车“一箱制”海铁联运无缝衔接出口新模式
2023年8月,一批装有上汽大通新能源汽车的集装箱搭乘海铁联运班列从无锡西站铁路货场出发,由铁路直接运往上海芦潮港集装箱中心站,并在那里登上靠泊洋山港的远洋货轮“EVER LIVING”号远赴北美洲。这种“一次装箱、远程查验、共运到港”“中途不换箱”“全程不开箱”的“一箱制”多式联运方式,开创了上海港新能源汽车海铁联运无缝衔接出口新模式。该模式下,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从内陆到港口的时间由过去的5至6天缩短为2至3天,运输成本直降15%。新能源汽车在2024年一季度上海口岸出口汽车中占比超四成,其中,上海南港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占了该码头汽车出口量的七成以上。
人员从业自由
创新案例:全国首张电子口岸签证落地
2024年7月12日,临港新片区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试点签发电子口岸签证。电子口岸签证一次入境有效,入境有效期为15日,停留期不超过30日,入境口岸为上海所有对外开放口岸,出境口岸为全国任一对外开放口岸。电子口岸签证全程网上办理,审批速度更快捷,最快3个工作日可迅速签发。电子口岸签证落地将会为外籍人员来新片区提供更加便捷灵活的途径,进一步提升外籍人才创新创业和经贸交流的积极性,进而提升新片区投资和贸易自由化发展能级。
信息快捷联通
创新案例:搭建全国首个跨境数字信任基础设施
交银金科重点打造“跨境数字信任平台”,作为全国首个数字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跨境数字信任平台,其运用分布式技术,有效衔接国内外不同数字身份体系,有效整合企业经营贸易数据,成为企业跨境贸易的信任通道。截至2024年6月,平台累计服务企业超8000家,融资总金额近240亿元。目前,正积极对接“航贸数链”等平台,探索电子提单等应用场景,进一步促进航运贸易数字化转型,持续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
创新案例:完善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监管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组建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工作专班,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促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实施细则(试行)》,通过立法形式对当前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进行指导,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全过程监管,促进产业良好有序发展。截至目前,新片区无驾驶人自动驾驶车辆测试道路覆盖东海大桥、环湖一路、环湖二路、海港大道、申港大道等区域,累计测试时长超7700小时,测试里程超20万公里。(本报记者周渊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