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4-08-02 第28040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7版:文化

重温《自由与爱情》,重返裴多菲传奇一生

引进大展“群星闪耀时:裴多菲和时代”首次在沪集中展出诗人实物与手稿

大展“群星闪耀时:裴多菲和时代”引进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大量珍贵实物。 (主办方供图)
       ■本报记者 许旸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匈牙利革命者、爱国诗人裴多菲的代表诗作《自由与爱情》可谓家喻户晓。昨天,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年度引进大展“群星闪耀时:裴多菲和时代”揭幕,裴多菲一批相关珍贵实物首次进境展出,包括手稿、画像、铜像,生前使用过的器具和衣物,初版《裴多菲诗歌全集》等。
      
       “关于他的故事和传说层出不穷,展览中包含的物品让人能想象裴多菲朴素的日常生活。这些文献和文物带我们回到现场,经历着前人经历过的时代风云,感受着诗人感受过的喜怒哀乐,具有特别的历史价值、现实意义。”专程来沪的布达佩斯历史博物馆馆长索尔巴难掩激动,他期待进一步搭建中匈文化交流桥梁,让更多中国读者走近爱国诗人。
      
       大量手稿与互动装置让观众置身历史现场
      
       作为1848年匈牙利革命领军人物,裴多菲·山陀尔(1823—1849)以充满激情和革命性的诗歌而闻名,在激发匈牙利脱离哈布斯堡帝国独立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族之歌》更是成为革命者的战斗口号。裴多菲在1849年塞盖什堡战役中失踪,笼罩在神秘之中的死因进一步巩固了他的传奇地位。尽管英年早逝,但他对匈牙利文学和民族认同的影响十分深远。
      
       从革命生涯到文学足迹,“群星闪耀时:裴多菲和时代”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父亲用刀宰牛,我用笔杀敌”回顾裴多菲波澜壮阔的一生,标题引用自裴多菲在1845年《我父亲和我的职业》中的自述。他从16岁起被迫辍学,从事过多个职业,游历大半个匈牙利,由此了解底层人民疾苦,立志用大众语言创作出优美诗句。后投身革命,倚剑从戎,消失在战场中。他的一生动荡、不安又充满传奇色彩。
      
       除了展示大量画像、实物,展览现场还原了毕尔瓦兹咖啡馆场景,这里是裴多菲和他的青年朋友们聚会、讨论时政的地方。他们在此成立“十人协会”,倡导文学新气象,酝酿了佩斯起义。裴多菲生前使用过的衣物、酒杯、烟斗、桌椅等物品,让观众仿佛置身风云变幻的历史现场。
      
       人民的声音被写成了文字。短短一生中,裴多菲创作了近千首抒情诗、8部叙事长诗以及80多万字小说和剧本。第二部分“浪漫主义的革命诗人”深入梳理裴多菲文学成就,他在诗歌中呼唤自由,为爱而歌,为人民而战,激励人们追求民族独立。
      
       驻足两面巨大诗歌墙前,大量裴多菲手稿和诗作原貌,穿插中匈诗文对照,以及多版本出版物等,让观众直面经典诗句,感受裴多菲诗歌的影响力。尤其是名作《自由与爱情》,通过艺术装置的灯光、幕布、立体字等媒介多元呈现诗句,并选取中、匈、法、德、英、日、世界语和拉丁语八种语言,展现裴多菲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文学反映时代鼓舞人民的使命没有变
      
       这个8月,在上海书展、国际文学周即将举办之际,作为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开馆以来首个引进展,“群星闪耀时:裴多菲和时代”由该馆与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共同主办,与匈牙利布达佩斯历史博物馆和裴多菲文学博物馆深度合作,将展至11月30日。
      
       展览现场,鲁迅、殷夫、茅盾、孙用等中国文学家展品同时亮相。“裴多菲以自己的青春、激情和对民族解放的坚强信念写作,用日常生活、大众熟知的语言谱写出优美、动人、有力的诗句。这些诗句唤起了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唤起了匈牙利的觉醒。”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马文运谈到。第三部分“求新声于异邦”标题正是选自鲁迅《摩罗诗力说》,介绍裴多菲在中国的译介以及产生的广泛影响。北京鲁迅博物馆藏的《河南》创刊号为河南留日学生创办的进步刊物,鲁迅在刊中发表《摩罗诗力说》《裴彖飞诗论》。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藏《奔流》第2卷第5期,殷夫在刊中发表裴多菲传记《彼得斐·山陀尔行状》以及译诗八首,1933年出版的《现代》第2卷第6期中,鲁迅发表杂文《为了忘却的记念》,并介绍殷夫从未发表的《自由与爱情》译诗。
      
       “一方面,我们从展品中看到了英雄,他被支持者、朋友和同胞热情追随;另一方面,可以想象那个可能成为我们中的一员的年轻人,挽着妻子的手臂,走在她旁边。可能在喧嚣的街道上,或者就在这里,在博物馆的围墙内。”索尔巴馆长如是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