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再宣示,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时代意义。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主题和显著标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40多年持续深入的改革,不仅奠定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物质基础、制度基础、精神基础,而且积累了宝贵经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改革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高度,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遵循原则。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概括了“四个迫切需要”,即:这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的迫切需要;这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迫切需要;这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迫切需要。
《决定》概括了“六个必然要求”,即:这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要求,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赢得战略主动的必然要求,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更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要求。
这充分说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强制度、添动能的自觉选择,是应变局、防风险的主动作为。从“全面深化改革”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
党的二十大确立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同时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从各个方面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现在距离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可谓时间紧、任务重。与此同时,国内外环境纷繁复杂。▼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从外部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不断升级。从内部看,经济社会、党的建设方面还有许多绕不开的难题需要破解,制度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治理效能。此外,经济虽然保持回升向好、长期向好态势,但增长、财政、就业等压力较大,人民对美好生活有新期待。
历史昭示世人:惟改革者胜,惟不断改革者,方能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和运用既有的经验,同时立足新情况、直面新问题,主动赋予全面深化改革新内涵,使之呈现更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决定》擘画了一系列标志性、引领性、突破性重大改革举措,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也是攻坚克难的路线图。主题上,进一步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价值上,进一步凸显人民立场;目标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制度;导向上,进一步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来自亿万人民、各行各业的活力,在党的领导下汇聚成磅礴合力,中国式现代化这艘巍巍巨轮必将劈波斩浪,行稳致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能展现出更加光明的前景。(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