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芮 周书俊
破解“三不”问题需要对症“开方”。从根本上说,还要从“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高度上来理解和把握党规党纪的重要性,将党纪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在心上用功,在事上磨炼,始终保持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和抵腐定力。
党规党纪是党员干部行为的基本准则,是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和行动约束的重要手段,对于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用党章党规党纪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保持党的先进性与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聚焦解决一些党员干部对党规党纪不上心、不了解、不掌握等问题,是组织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重要任务。
对照“三不”问题精准“开方”,方能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效。对党规党纪“不上心”,实际上是思想上滑了坡,对党的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缺乏基本的敬畏,因此要绷紧“思想弦”;对党规党纪“不了解”,实际上是学习上放松了,因此要将党纪学习教育作为“必修课、常修课”,让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入脑入心;对党规党纪“不掌握”,实际上是不能学以致用,因此要切实把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生动实践。
但是从根本上说,解决“三不”问题,还要从“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政治高度上来理解和把握党规党纪的重要性,将党纪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在心上用功,在事上磨炼,始终保持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和抵腐定力。
心中有党,就是坚定理想信念,忠诚于党和人民,为党的事业勇于担当。牢固党的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使命、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是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根本。“心中有党”不是抽象的、空洞的,党员干部要把它落实到一个个具体的、实实在在的行动中,落实到工作、学习、生产、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勇于担当,敢于斗争,善作善为,切实担负起应该担当的责任,严格遵守党规党纪。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心中有民,就是心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尊重和敬畏群众,不断增强自身能力,更好地服务群众;克服官僚主义,杜绝当官做老爷思想;履职尽责,不谋私利,为民造福。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实际问题。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中,始终把群众福祉作为谋事创业的起点和归宿,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做群众的贴心人,当一名人民满意的答卷人。
心中有责,就是强化责任担当,意味着党员干部要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不患无策,只患无责。党员干部有了责任感,时时放心不下,事事牵挂于心,才能及时发现风险,及早补足短板、堵塞漏洞,消隐患于端倪。党规党纪不是花样摆设,而是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要树立责任意识,杜绝“躺平”。在实际工作中,党员干部要具备强烈的使命感和自觉性,坚决防止走过场、一阵风,对工作要尽心尽责,善始善终一抓到底,不搞花拳绣腿,关键时刻要冲在前、顶得住、敢碰硬、有真招、见实效、打得赢。
心中有戒,就是严格遵守纪律,强调的是内心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戒慎恐惧,谨言慎行。共产党人心中的戒,是为官从政、干事创业必须坚守的理想信念、道德操守、党纪法规。心中有戒,则不越规;心中无戒,则必逾矩。这种“戒”,不是一时之戒、一事之戒,而是长期之戒、终身之戒。明确权力是人民给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姓公不姓私,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造福,始终做到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要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注重小事小节,慎独慎初慎微慎欲,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不为所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坚决不搞两面派、不做两面人。
党规党纪是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的根本保证。党员干部真正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才能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作者分别为上海师范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研究》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