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败萧何》剧照(资料照片)叶辰亮摄
沈鸿鑫
纪念京剧大师、麒派艺术创始人周信芳诞辰130周年的序幕已经徐徐拉开,此时讨论陈少云传承、发展麒派艺术的成就,具有特殊的意义。
陈少云是当今公认的麒派杰出传人、麒派的掌门人。几十年来,他认真传承和挖掘演出了二三十出麒派传统经典剧目,同时编演了一批新创的麒派剧目,在舞台上创造了一批新的艺术形象,而他最杰出的创作成果就是《狸猫换太子》《成败萧何》《金缕曲》,对戏曲的当代表达和流派、戏曲表演的传承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狸猫换太子》是1994年陈少云到上海京剧院后演出的第一个剧目。上海早就演过连台本戏《狸猫换太子》,周信芳也演过。而在这个版本里,上海京剧院对其作了重新改编,原来的连台本戏内容比较芜杂,陈琳也不是主要人物。改编版对故事作了重新演绎,突出描写了陈琳、寇珠、秦风等小人物的感人故事,表现了人性的回归和正义战胜邪恶。陈少云饰演的太监总管陈琳成为本剧的主要角色,这个角色是全新的创造。陈少云成功塑造了陈琳深明大义、舍生忘死、正气凛然的感人艺术形象。
《成败萧何》是陈少云精心打造的一部新创作品,可以看作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续集。这是一出英雄的悲剧,描写在刘邦统一中原之后风谲云诡的政治斗争,戏中的萧何十年前为了举贤荐能,追回韩信;十年后,为了维护大汉的稳定,执行刘邦、吕雉的旨意,追回韩信长乐宫就戮。剧作摆脱了类型化的叙事套路,以当代人的视角进行反思,提出了“成败岂能由萧何”这一新观点。
这个戏中的萧何相比《萧何月下追韩信》中相对单纯、求贤若渴的性格要复杂得多。萧何在历史的政治风浪之中,既要保汉朝,又痛才、惜才,要保韩信,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当不能两全时,他从汉朝的稳定、黎民的安危大局考虑,割舍了个人情义。陈少云以其高超的演技,深刻刻画了萧何在理性和情感的绞杀中的锥心痛苦和万般无奈,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老辣睿智、忠肝烈胆的贤相形象。这个人物在人性的复杂性方面超越了历史道德的评判,体现了现代的审美追求。
《金缕曲》是陈少云又一个新创剧目,是一个历史人文的题材。它写的也是一对生死知己的故事,剧本以独特视角,通过顾贞观营救知己吴兆骞以及吴兆骞人性异化的戏剧情节,歌颂了传统社会正直文人的高洁、重情重义的美好人性,鞭挞了黑暗现实对人性的扭曲、戕害和毁灭,充满了历史的思辨。
这三个戏都是新编历史剧,但它们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对历史题材进行了当代的表达。戏曲现代化一直是戏曲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著名戏曲理论家郭汉城在《现代化与戏曲化》一文中曾说:“所谓戏曲现代化,就是要戏曲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表现时代生活,反映时代精神,无论历史题材和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都要符合今天人民的思想感情、美学观点。归根结底,都要为今天的人民服务。”(《郭汉城文集》)“三部曲”写的都是历史题材,它没有让历史人物做现代人的事,说现代人的话,而是用现代人的视角和观念去审视历史题材,从中挖掘出能与今天的现实有所关联的历史经验,体现现代思维和现代审美。它突破了过去戏曲作品传统伦理型、道德评判型的范畴,以及人物相对形象扁平、性格单一的类型化的模式,着重探究人性的奥秘,表现复杂性格和人文关怀,从而接通历史人物与当今观众的心灵。而这些正是今天无数戏曲工作者苦心孤诣在探索的问题,“陈少云三部曲”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而陈少云鲜明的艺术自觉和现代精神很是值得我们效仿。
陈少云在创作“三部曲”时,坚持守正创新,着眼于传承麒派的基本文化基因,总是努力把麒派艺术苍凉慷慨的精髓融入新剧目的创作之中。同时注重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从而创造出了一系列“麒派新形象”,推进麒派得到了新的发展。
陈少云以周信芳的演剧思想作为艺术创作的准绳,他学麒派不是死学,而是活学,结合自己的条件学,用亮嗓唱麒派;他不是学表面,而是着重领会和把握麒派的精髓和灵魂,从而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这在“三部曲”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狸猫换太子》中他巧妙地运用麒派的演剧精神和表演手段,成功塑造了陈琳的感人艺术形象。上集第三场,陈琳与寇珠调换了妆盒,正要送往八贤王处,忽被刘妃身边的太监郭槐撞见,刘妃、郭槐严加盘查,刘妃要陈琳一层一层地把妆盒打开,此时陈少云用“内紧外松”的表演刻画陈琳内心焦急、故作镇静的神态。上集第七场陈琳受炮烙酷刑一节更是发挥了麒派的做功,浑身颤抖地扑向烧红的铜鼎,十分惨烈。下集中陈琳被刘妃逼迫喝下毒酒,还用了抢背、僵尸等动作。陈少云根据自身条件安排了不少唱段,如上集第七场“冷宫”,陈琳向刘妃诉说救婴真情的一段唱“七年前娘娘你降生男婴”,唱得悲愤交并,顿挫遒劲。不少观众称赞说,“陈琳是京剧舞台上麒派的新形象”。
在《成败萧何》中陈少云的表演充满了艺术的张力,体现了麒派的精神、劲头和刻画人物的功夫,无论身段、台步、髯口、水袖均有新的设计,特别是注意动作的分寸感,收放自如,拿捏得恰到好处。有几场尤为精彩,比如第三场,当听到刘邦传旨,要亲征剿杀韩信,萧何惊得魂飞魄散,直扑刘邦马头,揽住马缰,这里用了一连串的急切的蹉步、大幅度的甩袖翻袖,之后又腾空而起,双膝在半空中跪起落地。这一节生动地表现了他冒死挡驾的情景。第七场萧何追到韩信,这里有一段台词,借鉴了话剧的艺术处理方法。在戏里,陈少云还根据自己嗓音好的条件,安排了较多的唱腔,如第二场劝解韩信,第五场劝说韩信远走高飞,还有第七场在追赶韩信途中的一段“高拨子”,这些唱腔设计新颖、动听、完整,演唱时发挥嗓音高亮宽甜的长处,又通过对麒派唱腔的唱法、润腔的掌握,唱出了人物的感情和麒派的韵味。关于这个戏的表演,陈少云有一段自述:“在这出戏中,承载萧何内心的体验和外在体现的唱腔和身段都是按照麒派的路子设计的,但同时,我也适当吸收了不少马派的东西,某些唱腔我也借鉴了一些杨派的元素,从而使整个唱腔结构更为丰满。”
在《金缕曲》中,陈少云扮演吴兆骞的角色,着重刻画一个耿直狂放、桀骜不驯的才子人性异化、扭曲的心路历程。陈少云还是运用麒派的表演原则和手段,并从人物出发,化用程式。这是个清代戏,人物没有了髯口、阔袍、水袖,他创造了“绕袖”等新的表演程式。第三场“恸梦”,描写吴兆骞在宁古塔受尽酷刑、煎熬和屈辱,在寒风刺骨的雪地里,精神恍惚间,他一会见到家人,一会见到顾贞观,这里巧妙地借鉴了现代的“意识流”手法,又将《徐策跑城》《追韩信》《刘唐下书》等麒派表演手段化用进去,在雪地里跑圆场,还用了“高拨子”的唱腔,载歌载舞,生动地表现出人物从桀骜不驯到卑躬屈膝的过程。最后以吴兆骞倏然咽气结尾,陈少云选择了京剧中最激烈的“死法”,摔“僵尸”倒地,完成了这个人物的塑造。
守正创新是戏曲创作的重要原则,包括流派和戏曲表演的传承创新。“陈少云三部曲”用麒派艺术演绎新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传承了麒派的品格、精神,同时又根据表现剧情和人物的需要,并结合自身条件,有所丰富、创造和发展。他演的是麒派,但又不是原来意义上的麒派。他为麒派艺术注入了时代感和新的活力,实现了麒派艺术与当代的接轨。通过艺术实践,陈少云也形成了自己激扬深沉、唱做并重、外朴内秀的表演风格,从而把麒派艺术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我们的流派传承发展和表演守正创新树立了一根标杆。
(作者为周信芳艺术研究会顾问,上海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