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4-06-05 第27,982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1版:要闻

以改革的思路技术的力量市场的手段系统推进,长三角从生态共治迈向发展共富

“一幅画”与“一条心”

淀山湖是太湖流域第二大省际边界湖泊,见证着长三角跨界水体共保联治的鲜活故事。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供图)
       ■本报记者 王嘉旖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对绿洲湿地的浪漫描摹也承载着古人对美好的一切想象。
      
       因为对环境变化敏感,鸟类常被视为衡量区域环境的“晴雨表”。沿着“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长三角区域内形态不一、类型各异的湿地不仅串起高品质生态廊道,更织就了一幅人类与自然和合共栖的生态画卷。
      
       这幅生态画卷,在山水相依的长三角映射出发展逻辑——在生态治理保护中“不分彼此”,才能共享“江南青绿”。
      
       长江十年禁渔、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跨界水体共保联治……从生态共治到发展共富,从“一幅画”到“一条心”,长三角的诗意故事仍在延续。
      
       含绿量
      
       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网络,促就了长三角产业布局的“快”;而遍布城市群落的惬意湿地,营造了长三角都市生活的“慢”。
      
       基于对南汇东滩湿地的长期调查研究,上海自然博物馆副研究员何鑫提出了一种全新探索——城市湿地。嵌入城市生活的湿地,能调节气候、优化城市自然生态系统,更为毗邻居民提供休憩之所。他理想中的栖息地,应处于一种“动态平衡”,“既让野生动物有栖身之所,又满足经济发展需求”。
      
       坐落于浦东新区的金海湿地公园,是上海外环绿带上唯一一个以湿地为特色的公园。这座“都市生境”在原有湖泊、洲岛的基础上,通过适当人工干预,辟筑出更多适合水鸟休憩、隐藏、觅食的空间,也让奇趣植物恣意生长。
      
       沿着东海岸线向南望,位于浙江南部的三垟湿地以“垟漂海面,云游水中”的特殊水网地貌闻名。161座岛屿和138条河道构成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水墩墩”,令人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规划者同样遵循“最小干预”原则,扩大自然水坑储水面积,发挥雨水涵养和调蓄功能,为动植物提供生长生存的空间。
      
       得益于河湖湿地保护修复工程,长江两岸逐“绿”而行。数据显示,长三角去年594个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3.4%。同时,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成效明显,41个地级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83.7%。
      
       含新量
      
       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
      
       随着生态环境保护迈向新阶段,长三角正逐步从雾霾、黑臭等感官指标治理,转向具有长期性、隐蔽性危害的新污染物治理新阶段。
      
       比如,挥发性有机物。作为造成臭氧污染、PM2.5污染的“元凶”之一,它主要源于化工、涂料等行业。以汽车产业为例,涂装环节是控制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关键环节。
      
       实践中,长三角没有搞一刀切,而是发挥所长,用灵活的市场机制破题。譬如,探索建立跨区域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平台,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两区一县”和安徽广德市为试点,针对工业类全行业开展先行先试,目前已完成长三角首批跨区域排污权交易。 ▼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 这推动着更多企业严格核算污染排放,使用环保工艺。
      
       控制区域污染物总量、协调区域发展,面对新考题,长三角以改革的思路、技术的力量、转型的方式、市场的手段系统推进。
      
       以绿色低碳供应链建设为例,不久前,上海上线全国首个工业碳管理综合服务平台。搭建公共服务平台,让更多“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工业中小企业加速“转绿”。从上游原材料、中游制造到下游产品,打通全环节低碳链路,有望在市场上获得科学公允的“碳认证”,形成绿色低碳发展的良性循环。
      
       在不少人看来,产业门类齐全、供应链体系完整的长三角,有能力、有潜力成为绿色低碳转型的“创新范本”。
      
       含金量
      
       山塘河上山塘桥,山塘桥边两山塘。
      
       沪浙边界处的两个村落,因一条山塘河分隔成两片。北岸的山塘村归属上海金山区廊下镇,南岸的山塘村则属于浙江嘉兴市平湖市广陈镇。
      
       共用一个名字的两个山塘村,抓住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契机,成立跨省市的沪浙山塘联合党支部,携手探索生态共治。为了治好这条山塘河,两村实行轮值制,轮流担当责任人。长三角首个“水事议事堂”也在此挂牌成立,合力围剿水葫芦、攻坚交界河。
      
       潺潺流淌的山塘河如今变回往昔清澈的模样。从生态共治中尝到甜头的沪浙两个山塘村,开始酝酿如何“做大蛋糕”。
      
       先从共享运营师开始。去年,浙江平湖市广陈镇山塘村党总支书记金建东接洽上来自上海的运营团队——微笑草帽乡村发展集团。规划师精细落笔,村落发展有了特色规划,也让山塘之名更具辨识度。今年春节,两个山塘村共同打造的“明月山塘”文旅项目接待游客8.47万人次,旅游收入348.6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49%和152%。今年,两村还将一体推动创建“明月山塘”成为4A级景区。
      
       跨域共建景区,难免遭遇现实问题——“蛋糕”如何分?去年,来自上海金山区、浙江平湖市的田园5镇联合成立全国首个跨省域强村共富公司,打破行政区隔,共同出资、共同获益。“针对不同项目,各村可根据自身情况投入资金或土地。”金建东将其通俗理解为“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灵活多样的投入形式,让这场发生于乡村的“共富试验”更具复制推广意义。
      
       放眼长三角,更多跨省域美丽乡村精品项目正酝酿发布,生态环境“含绿量”正切切实实转化为经济发展“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