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4-05-31 第27,977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7版:论苑

从三方面下功夫

提高思政课针对性和吸引力

       ■ 张彦青 邱仁富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着力在教学理念创新上下功夫
      
       要链接“时与势”,实现时势感知与前瞻思维的联结。“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需要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这要求思政课教学内容紧扣时代脉搏,与社会现实深度契合,通过分析全球趋势、国家政策、社会热点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对当下社会结构、文化环境的深刻洞察,学会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以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提升在复杂环境中洞察时势、规划未来的能力。要链接“大课与小我”,实现个人成长与集体责任的协同。思政课建设在宏大叙事之余,特别关注个体感受。立德树人就是要教学生认识自己、社会、国家、世界,学会以更开阔的视野去思考责任与使命,使个人价值追求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相协调,形成“小我”与“大我”互为支撑、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要链接“多学科对话”,实现知识拓展与思维更新。思政课在讲清楚道理、讲清楚问题的过程中,要打破传统学科界限,通过跨学科整合与创新的方式,整合哲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资源,以更开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视角解读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文明进步,使学生能够在多学科的交融中深化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展示和解读思政内容与价值。
      
       着力在教学方式创新上下功夫
      
       思政课讲道理,不是要把道理强塞给学生,而是要用精透的理论去征服学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魅力体现在其科学性、深刻性与逻辑性上,这使其能够经受住逻辑推敲和实践的检验,并且深刻揭示社会问题的本质。教学模式与方法更新就是要学生深入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与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入对话和交流。要在课程设计和教师引导中讲出理论的深度,实现理论的彻底。课程内容的设置需直面大学生群体密切关注的根本性矛盾和问题,敏锐捕捉并即时响应一系列社会热点与敏感话题。这些问题往往触及社会发展的深层脉络,既包括理论上的困惑,也涵盖实践中的疑虑。这意味着课程不仅要深植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肥沃土壤,探讨国家治理、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宏观议题,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聚焦就业创业、社会公平、环境保护等与青年息息相关的话题展开讨论。这样的教学设计,旨在架起理论与现实之间的桥梁,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理论的实践价值,进而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并非仅仅因为它被强调,而是因为它与个人成长、国家未来息息相关。信息传播学强调信息的编码、解码过程以及媒介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思政课若采用单一的讲授方式,缺乏多媒体和互动技术的应用,信息传播效率和效果都会大打折扣。因此,要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模拟、在线互动、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多种现代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技术,创设沉浸式学习环境,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参与度;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个性化定制学习路径,构建智慧教学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学习行为,为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资源和反馈,同时也能帮助教师精准把握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开展互动式、研讨式、项目式等学习,通过分组研究不同发展阶段的政策、经济、社会变迁,走出课堂看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形成研究报告并分享,等等。思政课对学生而言,不再是抽象的概念堆砌,而是成为了一种生动、互动、实效的主体性教育实践,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其学习的内生动力,培养爱国情怀、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精神、创新实践等关键能力。
      
       着力在教学评价和激励机制上下功夫
      
       评价标准是课程建设的方向标、指挥棒。要进一步强化思政课教学的评价导向,聚焦思政课教学,建立完善符合思政课教学特点和立德树人的评价体系。要健全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在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工作中单独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别,切实落实单列指标、单设标准、单独评审。要积极实施发展性评价,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进步与改变,把教学效果、教学改革成果、学生满意度等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指标、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要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奖励制度,加大对在教学创新、科研成果、学生指导等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更大的激励,多措并举,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职业荣誉感,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师立德树人的能力。
      
       (作者分别为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上海大学研究基地研究员;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