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4-05-15 第27,961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7版:健康生活

求医问药

       你有医学健康疑问,我们邀请医学专家来解答。
      
       lcy@whb.cn
      
       问 吃不下睡不醒咋回事?
      
       答 丁花花 奉贤区中心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医生
      
       65岁的李阿姨经常感觉身体乏力,迷迷糊糊睡不醒,胃口也不好,一直被当做胃肠功能紊乱于当地医院治疗。
      
       可十年来,病情总是时好时坏。日前一次电解质化验结果显示,李阿姨存在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细问得知,她生育第二个孩子时突发产后大出血,35岁就出现了继发性闭经。考虑到患者腺垂体激素呈不同程度减低,加上垂体MRI检查结果,医生判断她得了席汉综合征。
      
       了解席汉综合征前,先了解下垂体。垂体是十分重要的内分泌器官,由腺垂体和神经垂体组成,其中腺垂体占80%。腺垂体主要合成和分泌六种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和泌乳素,对机体生长发育、生殖、能量代谢和应激等多种生命现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腺垂体分泌激素不足的一种内分泌疾病,可由腺垂体坏死、肿瘤、感染、手术、创伤和放射性损害等因素引起。它可见于儿童期和成年期,常见原因有垂体及下丘脑病变、孕妇产后大出血导致腺垂体坏死及萎缩、蝶鞍区手术、创伤或放射性损伤、感染与炎症、糖皮质激素长期治疗等,该病好发于患有颅内肿瘤者、颅内感染者、产后大出血的妇女。
      
       女性妊娠期腺垂体增生肥大,血供丰富,容易遭受缺血性损害,如生产时因各种原因引起大出血、休克或血栓形成,可使垂体大部分缺血坏死和纤维化而致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这也是席汉综合征患者电解质紊乱的根源,导致李阿姨出现吃不下睡不醒的表征。因此,如有相同症状,建议及时检查垂体激素水平,早发现早治疗。
      
       问 晒太阳会晒出白内障?
      
       答 孙清磊 上海市东方医院眼科医生
      
       26岁的卢小姐总觉得眼睛隔着一层磨砂玻璃,由于平时不怎么戴眼镜,自认为是近视度数涨了,想到医院验光重新配镜。检查发现,她的屈光状态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可戴上眼镜却还是有一层莫名其妙的“朦胧感”,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在裂隙灯下,医生竟发现卢小姐的晶状体中央出现了白内障的迹象。年纪轻轻怎么就得了白内障?排除先天性因素、激素等特殊药物使用史、外伤史、手术史、全身慢性疾病史等多方原因,医生依旧一无所获。
      
       临走前,卢小姐担心自己的病情询问有何防护之法。医生提醒,户外活动时可以考虑戴个墨镜防紫外线,在高原地区,或者长期户外作业的工种都容易早发白内障。
      
       一语惊醒梦中人!卢小姐透露,自己有事没事就会盯着太阳看几分钟,没有任何防护。这一小习惯正是让她患上白内障的原因。当眼睛盯着太阳时,瞳孔缩小,大部分晶状体被虹膜保护,只有中央的部分暴露于紫外线中,久而久之,形成了这种中间混浊,边界清楚的特殊形态。
      
       不过,大家也不必过于担心,即便在户外烈日下活动,只要不直视太阳即可。有时阳光刺眼,可以在树荫下活动。另外,可以在户外活动时戴遮阳帽或墨镜,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
      
       也有家长疑惑,给孩子戴墨镜,保护了眼睛,防控近视的效果是否会减弱?研究显示,无论是遮阳帽还是墨镜,无法完全阻隔所有的光线进入眼睛,照度依旧充足,近视防控也依旧有效。当然,户外活动时,对于有近视防控需求的孩子戴遮阳帽优先。
      
       问 如何打开宝宝安睡模式?
      
       答 祝丹 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儿保康复科医生
      
       在婴儿阶段,充足且安稳的睡眠在体格生长、神经发育、补充体能、稳定情绪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但婴儿良好的睡眠并非与生俱来,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
      
       在出生初期,婴儿的睡眠并无规律可言,短暂的睡眠周期以及旺盛的进食需求造成频繁觉醒,且无昼夜节律,对光线、声音、温度等环境刺激也比较敏感。在这个阶段,父母要理解初生婴儿的睡眠特点,调整自己的作息和心态,尽力满足婴儿的入睡需求,直到迎来入睡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机。
      
       出生近2个月,婴儿进食和睡眠逐渐形成规律,可培养自主入睡。父母可根据睡眠规律预估入睡时间,在婴儿入睡前半小时结束进食;制定一个入睡程序并固定下来,比如给婴儿更换睡衣、做抚触、调节灯光、聊天等;让婴儿在床上入睡,不通过喂奶、抱哄等方式安抚入睡。
      
       对婴儿来说,自主入睡可使睡眠更加连续,即使短暂醒转也能继续接觉,对规律进食也有帮助,使婴儿清醒时的食欲更加旺盛。此外,还有一些方法可帮助婴儿好眠。
      
       鼓励分床睡觉:虽然婴儿和父母同床睡觉照顾起来更方便,但分床睡觉仍被认为是一种更有益的睡眠安排。提高婴儿睡眠安全,减少窒息和过热风险的同时,可减少父母日常活动对婴儿的打扰,提升睡眠质量。拥有单独的睡眠空间还可促进婴儿的适应能力和独立性。当然,是否分床睡觉也要考虑家庭环境、个人偏好、婴儿健康状态等,综合考虑才会有最优选择。
      
       科学使用襁褓:襁褓的约束可以减少惊跳反应增加安全感,从而延长睡眠持续时间。注意使用襁褓时应允许婴儿臀部和下肢自由活动,以免增加髋关节发育不良风险,以双上肢和上半身为主的包裹方式较为合理。婴儿有翻身欲望时,应不再使用襁褓,防止出现由于双上肢活动被限无法从俯卧位脱困的窒息风险。
      
       采用合适的睡姿:婴儿1岁以内应采取仰卧睡姿,俯卧和侧卧位睡姿会增加婴儿期猝死的风险。在睡眠中婴儿自行翻身时,父母要分情况干预:约4月龄婴儿只会单向翻身时,夜间发现后及时恢复至仰卧位;约7月龄婴儿已经具备来回翻身的能力,则可以顺其自然。
      
       清理鼻腔,保持呼吸通畅:部分婴儿鼻部分泌物较多,易致鼻呼吸不畅而影响睡眠。针对这一情况,可使用生理盐水滴鼻予以清理。如果感到婴儿鼻部堵塞明显,出现频繁打鼾,张口呼吸甚至呼吸暂停时,需要进行婴儿阻塞性呼吸睡眠障碍鉴别,及时咨询医生或就诊。
      
       正确应对睡前节律性运动:部分婴儿在3月龄开始出现睡前快速摇晃头部,月龄更大的婴儿还会出现头部撞击、身体晃动或滚动,这属于睡前节律性运动。睡前节律性运动通常被认为无害,发生率也比较高,60%的9月龄婴儿会出现这种情况,父母无需担忧和干预,只有当出现明显睡眠干扰或者自我伤害时才需要介入。随着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这种睡前节律运动会逐渐减少。
      
       面对睡眠倒退应坚持入睡习惯的培养:当婴儿已建立一定睡眠规律后,还会因某些原因出现睡眠倒退,包括生长发育、抚养人更换、生病等。这种倒退通常是暂时的,父母应帮助婴儿重新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