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4-03-22 第27,907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11版:论苑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

       ■ 速继明 华诺
      
       文化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在文化领域内呈现出的新质态、新形式,标示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进方向,展示着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图景。关注文化领域内新质生产力的生成与发展,是回应党中央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的应有之义。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
      
       文化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所代表的高质量发展逻辑在新时代文化生产、消费、交换等领域内具体延展的结果呈现。文化生产力作为精神生产力的表现形式,集中体现着人智慧、智力、意识的对象化程度,不仅是物质生产力发展的价值标识,也是人类社会摆脱对物的依赖而走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不断推动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展开的内在逻辑。进入新质生产力时代,“经济发展由传统的物质资源拉动,转向为精神和物质资源双向拉动”,人的智力、创造性思维与活动成为财富创造与积累的关键变量,全新的经济发展范式与价值创造逻辑推动文化新质生产力的产生。
      
       文化新质生产力顺应了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是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和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支撑。文化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文化生产力的具体样态,不仅意味着在创新性技术赋能下文化领域内将涌现出大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文化需求的新产业新业态、展示出强大的生产力潜能,还突出表现为扩大公共性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缩小精神生活差距、促进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人本意蕴和价值取向,成为文化领域内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
      
       文化生产力迎来质变
      
       文化生产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次社会发展阶段的转变、每一次社会形态的转型,都伴随着文化生产力的质变。新时代的文化新质生产力特指以创新为导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数字时代人类文化生产活动的全新表达。
      
       具体来说,文化生产力三要素在先进科学技术的赋能下、在新质生产关系的推动下、在人对象化能力的提升下呈现出新质态,构成了文化领域内的新质生产力。第一,文化劳动者从单一、专职的脑力劳动群体演化为集专职、兼职、产消合一、智能机器等形式于一体的混合文化劳动主体,社会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充分涌现。以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强势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文化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界限模糊,推动了社会性的文化创造创新活动。第二,文化劳动工具从自动化向智能化转变,文化生产效率大大提升。生产力的进步往往以劳动工具的技术性突破为标志。在新质生产力时代,以生成式AI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化生产中的主体作用愈发突出,渗透到文化生产全程,极大赋能了人的文化生产能力。第三,文化劳动对象由有形延展至无形领域,拓宽了文化生产的边界。在新质生产力时代,数字技术与现代化信息网络全面运用于经济活动之中,引起原有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彻底性变革,数据成为核心生产要素,形成了一个全新的价值创造范式。
      
       构建新型生产关系
      
       文化新质生产力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文化生活需要、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现实途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应坚持科学技术赋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建设新型劳动者队伍。
      
       第一,坚持科技创新赋能,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与数字文化产业化。文化新质生产力本质上代表着一种以科技自主创新为中心的文化生产力发展新范式,是对以资本为中心的文化生产力发展叙事的扬弃,展示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可持续性和普惠性。当前,数字技术与现代化信息网络全面运用于经济活动之中,推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范围向虚拟空间延伸、活动重点向数字经济迈进。要进一步把先进的数字技术、流动的信息要素和便捷的互联网引入文化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推动形成一大批以提供数字技术、信息、产品和服务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新业态,展示文化新质生产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同时,要加速推进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变革传统文化产业的生产、运作、盈利模式,以传统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拓展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空间。
      
       第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构建适应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生产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构建适应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生产关系,一方面要变革不适应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具体来说,要深化文化市场的“放管服”改革,建立适应文化新业态发展特点的监管机制,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营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增强文化企业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及时总结文化新质生产力实践中形成的新型生产关系。文化新质生产力是当前先进文化生产力的代表,决定了文化在新的文化生产力实践中或在顺应生产力发展新要求中会生发出新的文化现象,成为新型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
      
       第三,建设新型劳动者队伍,为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文化新质生产力不仅表征着文化生产力在新技术赋能下产生的强大生产力潜能,还展示着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发展图景,是源于并最终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文化生产力。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依归决定了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和壮大必须依靠广大劳动群众、建设新型劳动者队伍。具体来说,面向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新型劳动者队伍建设应着眼于两个层面:一是文化领域内高新技术科研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文化领域内应用型人才队伍建设。在打造高新技术科研人才队伍方面,要进一步为科技人才松绑,改进人才评价体系,支持科研事业单位探索试行更灵活的薪酬制度;推进文化产业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和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揭榜挂帅”制度,让优秀科技人才瞄准核心技术进行重点攻关等等。在打造应用型人才队伍方面,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助力传统劳动者技能提升;推进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提升技能人才培育质量;保障文化新就业形态下劳动者权益,引导劳动者向文化产业新业态涌入等等。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