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4-03-15 第27,900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6版:文化

《好运日记》:文雅的、女性的“卡巴莱”

       柳青
      
       文化广场的小剧场很小,表演区紧挨着观众席,演员与前排观众之间,近似社交距离,场内坐满观众也不过60多人。因为《好运日记》的演出,表演区用粉红、粉蓝的绒布布置成毛绒的云团,观众席的坐垫和靠背也换成粉红、粉蓝的绒布,原本就不宽敞的空间就更像个甜蜜蜜的沙龙。
      
       德语里有个词专门形容这样独立于私人领域之外又置于像公共领域那样开放的半私密空间,叫Ni sche,中文译作“匿栖”。在介于私人和公共之间的“匿栖”空间里,产生了德语戏剧特别的分支——谈笑间直面社会议题的“卡巴莱”。事实上,一场《好运日记》看下来,这部第一人称的女子独角戏也在创造属于这个时代、上海这座城市里的“卡巴莱”,以更克制、更文雅,也更女性化的方式。
      
       一句话概括《好运日记》:一个叫“郝韵”的女子决定生个孩子。这台80分钟的独角戏,噱头是不少的,长辈催生,职场压力,生或不生、什么时候生的决定权在谁……这些社交网络的现象级议题如预料中的一个都不少,然而整场演出并不至于成为网络公开观点和情绪的排列组合。女演员活泼泼、脆生生的表达,看似是“社交牛人”的现场唠嗑,实则背后存在着复杂缜密的文本。编剧团队以田野调查式的采访,倾听了许多与“生育”和“辅助生育”有关的案例。所以,这个文本以及整场演出超越了阵营划分和立场判断,它打开了连很多女性都视为盲区的“辅助生育”的话题,先是捅破了医学的、科学的窗户纸,继而深入了与科学和理性所无法安置的混沌的“情理”。
      
       《好运日记》带来的意外以及惊喜,恰是在于它从“漂亮”“干脆”的姿态转向诚实地交流现实之“含混”——一个因为强硬的自主意识而在生育问题上和家庭发生摩擦的女子,同时可以有着强烈的生育意愿;一个走进生育门诊的女子未必是被世俗观念胁迫的被动者,她可以是主动地选择了一场孤独的战役;一个女子面对现代医学,接受了无法主宰自己身体的现实,这也不意味着“失败”。生育之于女性,是一堂关于生命和自我认知的选修课。
      
       剧中一个女主演,在现实生活中同样经历了生育的烦恼且通过辅助生殖的手段生下孩子。她在那个人与人距离极为贴近的“匿栖”小空间里,谈笑中淡去了虚构和现实分享的分界,她是表演者,也是生活中受此问题困扰过的普通人,她的双重身份给这样的“小戏”带来了更丰富的诠释。所以,这个作品带来的触动,不在于它是否“全面”,是否“深刻”,而是,仅仅“讲述”本身就是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