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杨
新中国成立初期,诗坛主要人物有郭小川、贺敬之、李季、闻捷等。其中闻捷于1971年去世时年仅48岁。一颗诗坛彗星过早而突然地殒落,给众人留下一生无法抹去的心痛。贺敬之曾经对他做过这样的评价:“闻捷同志是优秀的人民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诗歌不仅是过去年代的历史足音,在今天,仍然是启人心灵、催人奋进的时代新声。”
闻捷出生于1923年6月,代表性诗集有《天山牧歌》《复仇的火焰》《河西走廊行》《生活的赞歌》《长江万里》等。其中《天山牧歌》是其成名作,不仅是一部少有的反映兄弟民族生活的优秀诗作,而且在当时大多数老诗人尚未从旧的时代氛围中走出,因而找不到适合新的时代要求的写作方式时,闻捷凭借其独特优势,建立起一种既符合时代要求,又深具个人风格的抒情模式,创造了全新的诗歌美学,使作品呈现出一种新的特质,既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又对新诗的形式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1940年9月,闻捷来到延安陕北公学文工团做演员,后在陕北文工团工作。他刻苦钻研演剧技巧,还学会了剧本创作。展露写作才能后,调至《边区群众报》社。“闻捷”这个名字,就是干了新闻之后取的。
1952年元月起,闻捷担任新华社新疆分社社长,在疆工作至翌年夏末调至北京养病。虽然只有一年半多时间,但收获不小,为步入诗坛获取了丰厚的生活积累。有一次,他谈到《晚霞》创作。那是一个夏天的傍晚,他在巴里坤一个牧人家里做客,他们偎坐在帐篷边上,那牧人指着天上变幻无穷的晚霞说这说那。他一边听一边记,这首《晚霞》便产生了。他还引伸开来,谈到《夜莺飞去了》《舞会结束以后》等几首诗的成因。何止这些,《吐鲁番情歌》《博斯腾湖滨》《果子沟山谣》等组诗,都是他身临其境的感受。《哈萨克牧人夜送千里驹》则是来源于记者采写的一条新闻。这个反映民族团结的故事,经他艺术加工,成为一首动人的叙事诗。
《复仇的火焰》堪称诗人一生最重要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其高超叙事才能。长诗写的是人民解放军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团结受蒙蔽群众,军事进剿结合政治争取,孤立了哈萨克民族中的反动派,取得了平叛的胜利。作者力图从较广阔的历史背景来表现这场复杂斗争,全诗几条情节线索的并行与交错,社会各个阶层的众多人物的刻画,使长诗具有宏伟的史诗性质。而且,采用四行一节的民歌体和民歌中常用的重叠句式,部分内容语言富有民族韵味的音乐美,节奏明快活泼,被评论界认为“在中国新诗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开拓性意义”,为自由体或半自由体诗歌与民歌等中国传统因素结合作出了贡献。
这部长诗源自于诗人在新疆工作时的积累,完成于他1957年冬至1961年上半年在担任中国作协兰州分会(甘肃省作协前身)副主席期间。其中一个重要部分,事情发生在甘肃的哈萨克族自治县。闻捷积极参加甘肃群众改山治水的劳动,用真心感受这块土地上人民的生活,还写就《河西走廊行》这部诗集及其他一些著名诗篇。
1961年闻捷动了大手术,他终究担心自己的身体,想换换环境。于是组织批准其调动至上海市作协从事专业创作。1962年10月至1964年底,闻捷经组织安排回到家乡镇江丹徒挂职任县委常委,《长江万里》即这个时期写就。五个片段一经在报刊发表,立即引起较大反响。人们预感这将是闻捷第三部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其在内容上,以中国三千年浩荡起伏的历史为经线,以长江流域百万平方公里山河变迁为纬线,打算交织成一部数万行抒情长诗;在手法上,运用自由体长短句,节奏时急时缓,自由流动,形成浩浩荡荡气象,力图做到艺术手法的多样与丰富深厚的内容统一。
为酝酿创作,他在一座沙洲与劳动者们共同生活20天。这期间,他还多次受邀赴南京大学等地作报告,强调“诗人再伟大,如果没有人民给他一点诗意,是无法成为诗人的”等创作观点。
除了代表性诗集,闻捷的一些单篇作品,更加脍炙人口,经常被人们深情地吟诵。2005年,中央电视台新年新诗会,张泉灵、鞠萍、文清朗诵的就是闻捷的《苹果树下》。 2017年,上海市为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举办“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的诗歌朗诵会,共选19首诗,包括闻捷的《我思念北京》。2019年,上海市举办“礼赞新中国,讴歌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典诗歌赏析会”,《我思念北京》再次入选。
闻捷的诗作,不同年代和主题,有不同的艺术特点,但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为新中国、新社会高唱赞歌,始终是不变的底色。他在给友人的一封回信里说:“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在向社会主义前进,每日每时都涌现出很多新的人物、新的事迹,这正是需要诗人来讴歌的。”他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鲜活生动的民间文化中汲取养分,写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各类作品。他总是善于把“叙”与“抒”完美融合起来,把具体情境融入诗中。抒情、写景、叙事在诗中有机结合,互相映衬,使主题获得充分的表达。
1979年,李季在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闻捷诗选》作的《书后》里写道,闻捷“英姿勃勃,热情开朗,盈溢着才情的奕奕眼神,把他内心的一切,都展露在我们面前。”
闻捷,诗如其人,人如其诗。就像他诗中写的一样:“献出我诗人的歌喉、赤子的心,一个战士的全部忠诚。”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