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4-02-26 第27,882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5版:人文聚焦

芭蕾舞剧台本《百合花》

——根据茹志鹃同名小说改编

       王安忆
      
       时间:一九四六年秋
      
       地点:胶东解放区根据地
      
       人物:通讯员,19岁,天目山人,大军北撤参军,任团部通讯员
      
       新媳妇,18岁,团部驻扎村人,主攻前夜正逢婚期
      
       大姐,文工团员,22岁,和通讯员同乡,参军早,算是老同志了
      
       第一场
      
       第一幕 老乡见老乡
      
       文工团下连队,演出歌剧《白毛女》,已进行到杨各庄解放,大春和喜儿相遇。台下看戏的战士也情绪激动,欢欣鼓舞,上下呼应,剧终。
      
       白毛女一跃而入人群,奔通讯员而去,通讯员不解,满心纳闷,只是退和躲,两人就在列队的队伍里追逐。白毛女摘下头套,原来是大姐,通讯员本就是来接大姐去前沿包扎所,打海岸的总攻即将发起,文工团分派到各个战斗连帮助工作。不曾想这样相遇,分外高兴。
      
       和战士们分手,通讯员和大姐上路。
      
       与此同时,背景上依稀呈现乡间染坊的轮廓,一幅白布,布面隐约有线勾的图案粉本,垂入染池子,提上来便是枣红色,揭去粉本,枣红底下呈现大朵大朵的白色百合花——
      
       第二幕 之子于归
      
       姑娘们围着新嫁娘,取笑地将她的辫子窝成发髻,又披上红色的嫁衣,罩了红盖头,展开新被子。新嫁娘害羞地拆散发髻,脱去嫁衣,拉下盖头,夺回新被子。
      
       正闹着,忽有战士列队经过,抬着公文箱;通讯兵收着电线,盘起来,在地上滚;炊事员分发干粮袋;机枪连跑步上阵;民工队推小车殿后——
      
       村民疏散,纷纷撤离,姑娘们拥起新嫁娘,拉她一起出村,她挣脱出来,执意留下,几次三番,人们终于放弃,渐渐退场,最后只剩她一个。
      
       四周围一片寂静,新嫁娘伫立一时,将垂下的辫子窝成发髻,穿上红嫁衣,披上红盖头,仿佛自己嫁自己。
      
       有几回隐约听见迎亲的吹打,跑到门边,却是远方传来的炮声。
      
       夜幕低垂,暮色中呈现花轿的融融光影,跑到门外,原来是被流弹照亮的天际线。
      
       等待中入梦,吹打乐声耳边响起,花轿迎门,走下一个人,胸前扎一朵大红花,分明是来接她的人,一伸手,梦醒,晨曦微明。
      
       第三幕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大姐和通讯员上场,大姐的脚已经崴了,一只脚缠着纱布,手里拄一节树干当拐杖,通讯员的枪筒里插着几株花,握着树干的另一头拉拽着行走,后来索性背起大姐。
      
       四下里静悄悄的,青壮年支前,老弱妇孺隐蔽,留下一个空村。茫然中,大姐和通讯员决定分头探访,寻找征求后勤保障物质。大姐瘸着腿下场,通讯员则疾步前行。
      
       晨曦散尽,只见一幅撒满百合花的被子展开在太阳底下,通讯员不由大喜,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放慢脚步,轻轻靠近,仿佛那被子是个活物,一有动静就长腿跑了。忽然,被子后面露出一个人,一个新媳妇。两人照面,都怔住了。
      
       通讯员立正敬礼,新媳妇却躲到被子后面,通讯员跟过去,新媳妇退,通讯员紧跟不舍,新媳妇就有些恼,陡的转身,向前一步,通讯员不由退一步。两人这样一进一退,再一退一进,最终,新媳妇卷起被子,拥在怀里,转身走人,通讯员上前阻拦,意欲借用她的被子,新媳妇自然不同意,两人纠葛。
      
       大姐上场,推开通讯员,接着索要,新媳妇只是不依,通讯员恼怒,转身拔腿走了,新媳妇扬长而去,留下大姐,眼看一左一右两人的背影,不知道要去追哪一个。
      
       第二场
      
       第四幕 月亮堂堂
      
       中秋夜。
      
       阵地后方,战士们以连队为编制,成方阵而坐,互相拉节目。
      
       左边推出一位,表演的是翻筋斗;
      
       右边推出一位,表演转圈;
      
       前边出来两位,联手表演;
      
       后边则是三位、四位,叠罗汉——这是炫技的段落,也是男舞的集锦;
      
       最后拉出通讯员,硬推上场,要他出节目。百般为难之后,决定唱一曲家乡小调,双腿并拢立正,歌声起——“月亮堂堂,敲锣买糖,月亮嬷嬷,照你照我”。
      
       天幕转成青山绿竹,千年古道,有年轻人扛了茅竹下山,通讯员想起家乡的草木水土,柔情满怀。
      
       皓月升上天空,仿佛洒下一池清水,月光里是翘首以待的新媳妇,侧耳倾听。
      
       迎亲的吹打响起,幻化为枪炮的呼啸;
      
       一领花轿摇摇曳曳过来,待要上轿,忽变成担架,抬轿人则是担架队的民工;
      
       分明看见跟花轿的新郎走来,到跟前摇身一变,成为战士,倒下在担架上;
      
       新媳妇展开怀里的被子,欲裹住战士的身体,瞬息之间,烟消云散,无影无踪,只有满地月光,新媳妇怅然若失。
      
       稍停片刻,新媳妇猛醒过来,抱着被子跑入战士方阵,直奔大姐而去,将被子送进大姐怀里。大姐将被子交给通讯员,新媳妇却又夺回来,重新送给大姐,大姐再交给通讯员,这回轮到通讯员不接。大姐坚决要他接,新媳妇则不给他。
      
       正僵持不下,天空中升起三颗信号弹,战士们唰地起立,列队,跑步上阵。这三人止住争执,遥望前线。
      
       此时,被子正在通讯员手中,郑重交给大姐,向二位告别,领民工担架队开拔。
      
       第五幕 郎心似铁
      
       新媳妇决定去寻找新郎,穿行在行军队伍里。
      
       迎面一个战士,以为是新郎,打个照面,不是;
      
       一个战士跑过,看身影分明是,扳过身子,却不是;
      
       队伍过去,后面紧跟送粮的小车队,跟过去,一个一个辨认,都不是;
      
       担架队逆向而来,抬着伤员,一个挨一个看,似乎个个都是她要找的人,又个个不是。
      
       寻找中,和通讯员不期而遇,交臂而过。
      
       通讯员领担架队向包扎所接近,途中,炸弹当头炸开,弹片四落,向地面人群袭来,通讯员腾空跃起,在担架队的民工头顶打几个滚,落地,再腾起,落下。
      
       民工们匍匐在地,通讯员终于躺倒在人们背上,垂下手臂,炮声如旱地雷般滚滚远去,天地沉静。
      
       第六幕 百合花开
      
       舞台有一时间的空寂,地平线上渐渐呈现一行人影,向前走来,轮流背着一名伤者,越来越近,终于看清是民工队,伤者是通讯员。
      
       舞台中央升起手术台,人们将通讯员小心放下在手术台上。
      
       大姐走近,愕然,民工队向众人讲述发生的事情:
      
       通讯员腾空而跃的一幕以黑白照片的光色呈现;
      
       再一次呈现则是照片底片一般,黑白反转;
      
       新媳妇寻找无果,回转到包扎所,站在人群外,此时拨开人群,走到手术台前。茫然,怀疑,恍惚,终于确定,大恸。
      
       新媳妇和大姐相拥而泣。
      
       大姐将一匹白布盖上通讯员身体,新媳妇揭开,盖上,再揭开——
      
       新媳妇展开她的新被子,轻轻覆盖通讯员全身。
      
       霎那间,遍地盛开百合花——姑娘们群舞。
      
       2023年2月28日 二稿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