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专业偶师的指导下,一个活灵活现的布拟偶在孩子们的手中立了起来。 (主办方供图)
■本报记者 王筱丽
“先把布平铺在桌上”“捏出一个人形”“这里扎上皮筋,偶的头部就出现了”……在专业偶师的指导下,一个活灵活现的布拟偶在孩子们的手中立了起来。昨天一早,上海木偶剧团的演员们前往报童小学,通过赏偶、讲偶、做偶三个环节,为同学们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偶’遇非遗创新,弘扬海派文化”开学第一课。
《高大的伊万》《小八路》《最后一头战象》……一段“海派木偶发展宣传片”,带领同学们通过一部部上海木偶剧团的里程碑式作品,走进海派木偶的前世今生,感受海派木偶的发展足迹。演员们还特别带去了海派新概念的“布艺新趣”演出,用布做成的小人、蝴蝶、公鸡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木偶艺术的奇思妙想和神奇魅力。布拟偶是上海木偶剧团首创的木偶表演形式,脱胎于剧团的早年作品《春的畅想》。布拟偶只凭借一帕丝巾、橡皮绳、细棍,就可以变换出各种有趣的动物和人物造型。
“布拟偶制作相对简单,非常适合孩子们上手。”上海木偶剧团演员成琪向记者介绍。在实践活动“偶趣新生”环节中,同学们以团队合作的形式跟随演员亲身体验布拟偶的制作流程,在动脑与动手中感受非遗文化创新所带来的乐趣。手把手进行教学后,成琪也发现,孩子们不仅对《三打白骨精》等传统木偶剧有所了解,对新创木偶剧也很有兴趣。“海派木偶以创新闻名,希望借助这堂课,让海派木偶的特点更加深入人心。”开学第一课后,报童小学全体师生还分批参观了上海木偶剧团呈现的“海派木偶足迹展”。
回顾刚刚过去的寒假生活,报童小学的孩子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报报童童传习俗 龙行龘龘喜迎春”——“我们的节日”之迎春劳动主题实践活动,在劳动中体验中国春节的民俗风情,感受中国年文化的魅力。龙年新春来临之际,“小报童”们还围绕驱动问题,将数学里的奥秘宝藏、音乐里的新春之歌、美术里的龙年邮票等一份份丰富多彩的作业,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同时,他们还和导师借助项目化学习成果之一的邮品之明信片,在假期中开展心愿祝福卡的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