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3-12-23 第27,817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6版:文艺百家

何等奇妙的化学反应

——谈谈海外剧《化学课》

剧集不仅刻画了人物的精神世界,更突出了这一精神世界的支撑点,那就是化学。图为《化学课》剧照。
       李健鸣
      
       快到2023年年底了,盘点一下今年看的海外剧集,我个人心目中最有意思的,是十月份上线的《化学课》。
      
       该剧改编于作家、科学编辑邦尼·加默斯的同名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男主人公凯文的母亲原是大家闺秀,她生下私生子后,孩子被家人强行送到修道院并在修道院长大。聪慧的凯文有惊人的化学天赋。他的亲生母亲后来一直派人找他,并找到他住的修道院,修道院院长却一口咬定说凯文已经得病离世。
      
       修道院院长不想失去凯文,因为凯文能帮助修道院酿酒,让主事的人有很好的收入。敏感的凯文知道自己的亲人在找他,却无能为力。这样的童年遭遇影响了他的心理发育。虽然很早就当上了化学博士,但凯文除了工作外,几乎没有私人生活。他孤身一人住在黑人社区,和一家黑人邻居保持良好的关系。他和同事们没有交往,除了划船外,也没有什么其他的爱好,最主要的是他完全不想结婚生子。一直到他遇见了实验室的一位女工作人员,也就是本剧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
      
       同样也有童年不幸遭遇的她和凯文之间产生了某种化学反应,他们相爱了,这份对他们来说是至高无上的情感使他们的生活升华,他们感到无比的幸福。然而好景不长,凯文遇难而死,把孤零零的伊丽莎白和孩子留在了世上。雪上加霜的是实验室还解雇了伊丽莎白,理由是她是女性,也没有什么学位。当时的美国社会风气非常保守,黑人依然遭受排挤,而妇女,不论黑人或白人,她们应扮演的角色就是家庭妇女,社会完全排斥她们的参与。
      
       热爱化学的伊丽莎白面对由男人掌控的职业世界一筹莫展,她也试图在家继续研究化学,但家庭所需的开销,特别是女儿的教育支出让她只能放弃她的事业。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成了一档烹调节目的主持人。这档节目很快就成了很多家庭妇女的首选,因为伊丽莎白每次都会介绍食材的成分,特别是调料的化学成分。她的讲述深入简出,引人入胜。家庭妇女们学到的不仅仅是烹调,更重要的是她们听到了不少化学知识,这大大提高了她们的自我认同感。每一次讲完课,伊丽莎白都会与听众互动。在互动过程中,她总是鼓励她的听众要独立思考,特别是要坚持自己的梦想。有一个听众一直想当医生,但被繁重的家务所困,伊丽莎白就鼓励她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多年后,那位妇女真的成为了医务工作者。她感谢伊丽莎白开启了她人生的新道路。
      
       《化学课》不仅仅表现了伊丽莎白的努力和顽强,还用不少篇幅表现了美国当时的社会环境。美国在全世界炫耀的“民主”并非资本的恩赐,而是民众通过不断抗争逐步争取到权利。伊丽莎白的女邻居原本是学法律的,她为了保护家乡的环境,发起了阻止修高速公路的活动。她是个黑人,面对强有力的白人世界,显然,她无法改变修建高速公路的决定,但她组织的抗议集会和散发的传单充分说明了民智的开启。伊丽莎白也在自己的节目里鼓动大家参与社会事务,虽然遭到了资本的反抗,但媒体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妇女的觉醒无疑为改变社会风气奠定了基础。
      
       全剧共有八集,后几集中伊丽莎白女儿的登场就像一股清风,吹散了原本有一点沉闷的气氛。女儿非常聪明,她意识到父亲的缺失后,就开始努力寻找父亲踪迹的蛛丝马迹。一开始,她没有告诉母亲想要寻找父亲的心愿,而是自己找遍了父亲留下的旧物,在新来的当地牧师的帮助下,终于发现父亲曾经待过的修道院学校。女儿的发现也震撼到了伊丽莎白,她决心和女儿一起继续寻找。他们通过凯文借的书籍发现了真相,而且找到了凯文的母亲,终于一家团圆。伊丽莎白在女儿的支持下放弃主持事业,重新回到大学学习化学,当上了博士,并在大学任教。
      
       随后的第七集又讲回了凯文认识伊丽莎白以前的故事。凯文曾长期与一位黑人牧师通信。一开始是黑人牧师听了凯文的科学讲座,主动给凯文写信,他认为凯文还需要一个视角,那就是神学的视角。他们两个人的观点不一样,但这种多视角的交流无疑丰富了他们各自的生活。牧师的父亲得了重病,只想祈祷,不愿治病,凯文推荐给他药品,让他们千万要试一试,最后父亲同意治疗。凯文向牧师吐露心声,说自己不想结婚成家,决定孑然一身地过下去。而牧师却相信他会得到爱。当凯文告诉牧师他得到爱情后,牧师也由衷地高兴。凯文的早逝中断了神学家和科学家的对话,但在牧师调到伊丽莎白生活的地方工作后,牧师又建立了与女儿的联系。这集的感人之处在于这两个男人的肺腑之言营造了极其温馨的气氛。
      
       我之所以喜欢《化学课》,是因为编导把一个故事放到了社会大背景底下。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是极其保守的,特别体现在对职业妇女的态度上。相夫教子是女人唯一的选择。但恰恰是那样一个年代又孕育着各种可能性,各种力量的兴起和各种典型人物的出现为之后翻天覆地的变化做好了准备。
      
       该剧让我喜欢的第二个原因是我突然发现化学是多么有意思的学科,不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非常有趣,似乎有一种魔力。当伊丽莎白在直播间对各种调料进行化学分析时,我确实产生了了解我们平时所用调料成分的兴趣。如果有人能用普通的语言告诉我们这些知识的话,该是多么好的普及啊!
      
       两个主人公的呈现也是我喜欢该剧的原因。剧中塑造了两个普通的科学工作者,他们的思维和对事业的热爱是有独到之处的。他们对化学的爱也令人刮目相看。剧集不仅刻画了两个人物的精神世界,更突出了这一精神世界的支撑点,那就是化学。化学制造了他们,而他们又发展了化学,这是何等美妙的相辅相成啊!
      
       (作者为知名剧作家、翻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