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诗曼在《新闻女王》中扮演文慧心
陈亦水
12月17日,在TVB刚刚收官的现象级电视剧《新闻女王》里分别扮演许诗晴、叶晨的两名女演员高海宁、陈敏之,在某平台直播间开播。其实从去年开始,TVB就朝向直播带货转型,而本次似乎更明确了其从影视内容生产朝向电商运营的业务模式的转变之路,以扭转自2018年以来连续五年的亏损态势。
如今,电商运营平台合作模式,似乎成为传统行业寻求活路的首要选择。比如,我国前规模最大的教育培训机构新东方的业务经营范围,就是从传统的教培领域转向以东方甄选直播销售平台为主力的直播带货模式,而以董宇辉为主的一众新东方教师,则努力将知识内容转变为带货附加值的流量经济。
但是,东方甄选在这两天也暴露出直营店模式和直播明星制营销模式之间的矛盾,似乎成也直播、败也直播。究其根本,或在于“内容为王”与“流量为王”的价值取向矛盾。而这也是《新闻女王》中不同派别之间的根本矛盾:
内容与流量,哪个更重要?新闻传播专业素养该如何坚持?人文学科的价值追寻是否还有必要?
承袭传统的TVB职业类型剧
从完成度上来看,《新闻女王》是一部承袭传统的TVB职业类型剧。
首先,这得益于TVB职业类型剧的创作传统,即以信息量密集、高能量和快节奏叙事特点著称。例如警匪剧《陀枪师姐》、医疗剧《妙手仁心》、法制剧《法证先锋》等,TVB的电视剧叙事重点往往落在行业特征的描述,即不断以某行业领域突发的某现象或某事故为剧作推动力。
从《新闻女王》第一集开始,就不断以新闻事件为牵引:凭借最初的公交车侧翻的突发新闻,该剧就向观众勾勒出文慧心、张家妍、梁景仁三人所代表的派系及其人物关系;文慧心被排挤出走又回归的起因,也是一桩由于非法打通楼层而引发的火灾事件;最后三个派系的暂时释怀,则更是通过幼儿园人质劫持现场,将整个故事推向了剧作更是情感的高峰,每一集都充满高能量和紧张感的丰富剧情。相比之下,那些以爱情为主线的所谓职业剧在很大程度上遮蔽了职业主线索叙事,而往往落入“霸总救赎”的叙事窠臼。因此,《新闻女王》的确是一部艺术品质较高的TVB代表性佳作。
那么,这是否说明《新闻女王》就是一部高度职业化、充分展示新闻传播专业特性的电视剧呢?
人文学科专业选择的路径
这很难不让人想起此前网红张雪峰关于新闻专业和文科的相关言论引发的争议。虽然批评张雪峰很容易,但真正的现实问题更值得我们去面对。
可以看到,《新闻女王》设置了三个派系,其斗争焦点部分揭示出人文学科及专业在当下的复杂处境。
其一,是接近理想主义的中立派,即张家妍曾经所选择的道路。她曾经非常坚守新闻报道的社会责任,虽然后来为此付出了代价且选择了抛弃信念,但这条理想主义道路被小记者刘艳所延续了下来。不过在现实中,理想主义道路非常难走,这需要极大的耐力与甄别力,从而在各种现实考量下仍然保持着最纯洁、干净的白色。
其二,是以梁景仁为代表的“佐治党”,不求社会深度只求流量,即只要足够吸引眼球(如使用性感路线的女主播许诗晴)、制造话题(重新剪接以歪曲重伤警员原话),就能接到更多赞助、以最快的方式变现。这正是当下不少自媒体所选择的道路,也是张雪峰所无意表露出的功利主义道路。值得思考的是,虽然其代表人物梁景仁在剧中被处理成反派,但这条路径能够有效,也是因为其确实具备轻松易懂、利于传播的特点。文慧心为当年的错误而永远离开新闻界后,用手机看到没有自己的黄金时段新闻播报,竟是两名年轻主播用笑场的主持风格公布了一幅小朋友画的画并将其用来悬赏,还因此攒了不少人气。
与上述两者相比,文慧心所代表的“文家军”,虽然带有鲜明的个性化色彩,但其实不太容易辨认清楚。因为她坚持挖掘新闻议题的深度,同时尽可能地触及经济、历史、文化等其他领域的广度,例如她要求在黄金时段播出后增加半小时对当天新闻进行深度讨论。看上去,文慧心总是力求从新闻传播专业出发——要做到这点,一方面需要远超于自身领域视野的专业判断力,另一方面也非常考验当事人处理人情世故的领导能力,而无论哪个方面,只要出现极微小的偏差就会造成满盘皆输,正如文慧心几次“落败”和最终结局。但她为了成功可以不择手段,追求取得轰动业界乃至全球的瞩目成绩,又让人多多少少看到了梁景仁的影子。
可以说,剧中展现出的,也正是当代人文学科领域从业者在专业面前的不同选择,而未进入任何个体所面临的具体现实困境并遭遇具体问题之前,某种程度上,任何人都没有资格评判他人的是非对错。也因此,有人不被票房数据裹挟,坚持用二十年前的“学院派”艺术追求拍摄如《不虚此行》这样的文艺片;或在“流量为王”的网络带货语境下,仍有偏好文科的读书人坚持在直播中向陌生网友分享自己的知识、传播丰富而深刻的社会文化价值……都恰恰显示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多元与包容。
摇摆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
社会学、历史学家马克思·韦伯在面对工业革命之后的现代性转向问题时,曾将人的理性分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前者精于计算、以效益为先,以金钱为唯一价值衡量标准;后者则以追求道德意义的自我实现,因人而异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新闻女王》里的梁景仁所领导的“佐治党”所坚守的功利主义,某种程度上即是一种工具理性;中立派的理想主义道路,无疑是以价值理性为取向;而作为主人公的文慧心的行为选择,则不断摇摆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不仅极大增加了整部剧的紧张感,也唤起了观众的现实记忆与对于二者的认知,也是这部职业剧能引起共鸣的关键所在。
在人类三大知识体系中,自然科学旨在研究有机物与无机物以探索宇宙奥秘,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的发展规律以寻求最合适的社会形态,而人文科学则旨在研究人类文化与文明的道德与价值取向——因为研究方法的本质不同,甚至很多时候不被承认为“科学”,而被唤作“学科”。但如果完全贬低甚至清除其下设各专业意义,那么人类就会处于一个以工具理性为唯一衡量标准的现实里,甚至被带向一种反人类的反乌托邦未来。
正因如此,我们才对那些即便身处长久困境也要坚守价值理性的人们抱有最崇高的敬意,正是这群不屈的灵魂或是我们自诩为人类有别于机器的根本所在:即明知徒劳无利,但仍为实现某个人文价值或道德而勇敢地闪耀着微弱的希望之光。也许,这就是《新闻女王》带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思考。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