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3-12-17 第27,811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6版:文汇理论/论苑

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

       ■ 王公龙
      
       “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总结了我们党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基本规律,不仅充分彰显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自觉、政治自觉和历史自觉,也鲜明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自信、坚定意志和强大定力。准确理解和领悟其中蕴含的政治、理论智慧和实践要求,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新变化、新趋势,深刻洞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做出的新的重大论断。准确理解和领悟其中蕴含的政治、理论智慧和实践要求,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理论、历史和实践依据
      
       提出“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的论断,是有其理论、历史和实践依据的。
      
       理论上看,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政治性是其鲜明的理论属性。马克思主义是解放全人类的学说,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追求。这是共产党人心目中的“最大的政治”。对当下的中国共产党人而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促进中国人民自由全面发展的最集中、最具体体现,反映了中国人民心目中最迫切的愿望,体现的是最现实的人民利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属性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人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
      
       历史地看,自建党之日始,中国共产党就把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始终带领人民把实现现代化确定为心中“最大的政治”,矢志不渝地探索国家现代化发展道路。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成功地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规律性认识,为中国迈向现代化开辟了光明的前景。百余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充分证明,只要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中国人民就完全有底气、有智慧、有信心成功地探索出符合自己国情的现代化新路。
      
       实践上看,带领着十四亿多中国人民迈向现代化,致力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准、把稳、把牢政治方向是首要命题。实现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也是必然要求。党要把十四亿多中国人民成功地凝聚起来,最大限度激发中国人民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热情,就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视作“最大的政治”,不断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理论意蕴
      
       “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这一重大论断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治国理政的战略安排紧密联系起来,用最明确的话语、最简洁的论断、最坚定的语气深刻揭示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本质联系,彰显出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理论意蕴。
      
       首先,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根本的政治原则。“最大的政治”必然要求坚守最根本的原则。中国式现代化有其独特的本质规定和基本特征,是一条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人类迈向现代化的新道路,开创的是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这条道路行进的复杂性、艰难性和曲折性。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确定为“最大的政治”,必然要求坚定维护最根本的政治原则,即始终坚持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属性,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在前进的道路上无论经历怎样的困难,都必须在原则问题上坚持底线,维护底线,守牢底线,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坚定不移地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道路上,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其次,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优先的政治目标。从地位看,“最大的政治”必然要求最优先的位置。为了确保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优先地位,无论是战略谋划、制度设计、政策制定、精力和资源的配置等,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最优先的目标,最大限度地汇聚起磅礴的力量,形成巨大的合力。这就必然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把政治优势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第三,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明确的政治方向。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面对日益复杂、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国际国内形势,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确定为最大的政治目标,意味着无论面对怎样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困难,中国共产党都将带领人民沿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政治航向,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推进的现代化战略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也是人类历史上迈向现代化的待解难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也没有现成的套路可以复制。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对中国共产党对符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概括,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认知,也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推进的现代化战略。“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必然要求中国人民按照中国式现代化的路线图、时间表和战略安排、基本思路,全方位加以推进,需要我们党不断深化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在具体实施层面,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24年的政策思路和工作重点,包括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等等,体现的就是“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的具体实践要求,目的就是通过采取扎实有效的政策举措,在创造性实践中不断取得中国式现代化的新业绩,不断开拓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总之,“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总结了我们党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基本规律,不仅充分彰显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自觉、政治自觉和历史自觉,也鲜明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自信、坚定意志和强大定力。始终坚持“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中国共产党就一定能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撸起袖子加油干,将美好的现代化蓝图化为炫目的现代化现实图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创造更加辉煌的历史伟业。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二级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