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3-12-15 第27,809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7版:科技

极光“足迹”留痕中国古籍

       世界公认最早的黑子记录和极光记录,都是从中国的古代典籍中发现的。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由于古人没有现代天文观测设备,因此当他们可以用肉眼观察到太阳表面出现黑子时,意味着黑子结构已相当明显。
      
       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的记录是公元前140年前后成书的《淮南子》中的记载:“日中有踆乌。”《汉书·五行志》中对公元前28年出现的黑子记载则更为详细:“河平元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最早的极光记录出现在《竹书纪年》中。根据该书记载,周昭王统治末期的某个夜晚,北部天空出现了“五色光”。有日本学者研究发现,“五色光”的记录与一场大型地磁暴的发生时间几乎一致。根据最新的中国历史年表,这次极光最有可能的发生的两个年份均在公元前10世纪。
      
       由于中国疆域所处的纬度关系,中国古代文献中的极光记录都对应着强磁暴事件。例如1859年9月1日,太阳上发生了著名的“卡林顿太阳爆发事件”,绚烂的极光从极区一直延伸到北纬20度附近。法国的夜空弥漫着五颜六色的极光;在夏威夷,夜空中漫天红色的辉光下,人们甚至不用借助灯光就可轻松阅读。
      
       我国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的地方志《栾城县志》中,也记载了这次罕见极光:“清官咸丰九年……秋八月癸卯夜,赤气起于西北,亘于东北,平明始灭。”这里的“赤气”指的就是极光。
      
       1872年2月4日,地球上再次发生超大规模极光,这次极光的可见范围甚至超过1859年,连赤道附近都能看到漫天霞光,诸如加勒比海地区、埃及,乃至南非、印度洋周边,包括我国南方都看到了极光。
      
       对此,我国相应的文献记录为:
      
       “清穆宗同治十年十二月二十六日(1872年2月4日)夜,自艮至坤,天赤如火,响晓乃灭。”(清光绪河北《东光县志》卷11)
      
       “夜半,红光起西北,顷刻蔽天,日出始散。”(清光绪湖北《光化县志》卷8)
      
       “清穆宗同治十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872年2月5日)丑刻,赤气漫天,起东北至西南,光耀如火,云内有一星如盂,蓝色,移时始灭。”(民国河北《景县志》卷14)
      
       在公元562年至862年间的“唐朝黑子极小期”,古代文献中尽管几乎没有黑子记录,却散落有一些极光记录,尤其是出现在公元762年的5条红色极光记录,相当引人注目:
      
       唐代宗即位 其月壬子(762年5月1日)夜,西北方有赤光见,炎赫亘天,贯紫微,渐流于东,弥漫北方,照耀数十里,久之乃散。(《旧唐书·天文志》卷36)
      
       唐代宗即位 其月辛未(762年5月20日)夜,江陵见赤光贯北斗。(《旧唐书·天文志》卷36)
      
       唐代宗宝应元年七月(762年7月26日-8月23日)西北方有赤光亘天,贯紫微,渐流于东,弥漫北方,照耀数十里。(《文献通考·象纬十七》卷294)
      
       唐代宗宝应元年八月庚午(762年9月16日)夜,西北有赤光亘天,贯紫微,渐移东北,弥漫半天。(《旧唐书·代宗纪》卷11)
      
       唐代宗宝应元年八月庚午(762年9月16日)夜,有赤光亘天,贯紫微,渐移东北,弥漫半天。(《新唐书·五行志》卷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