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3-12-02 第27,796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5版:文化

上海出品公益纪实节目探索生态文明建设题材创作新模式

《一路前行》,在热搜与争执中坚定向前

       ■本报记者 王彦
      
       胡歌和刘涛“最炸裂的6分32秒谈话”冲上热搜,无关八卦,而是真真切切直击了属于当代的议题——环保与每个“我”休戚相关。
      
       引发网友围观的谈话发生在大型环保公益纪实节目《一路前行》中。在可可西里,两名演员讨论是否该把野外如厕用过的手纸带走?胡歌认为有必要,刘涛觉得未免苛刻,双方较真的态度和激烈的争执在社交平台引发关注后,网友们也加入辩论场,话题阅读量近1亿。其中一条高热的评论写道:“当这样的辩题让我开始认真思考,对于环保理念的宣传是有意义的。”不只是手纸之争,节目中还出现了不少论题:无人区的影像记录该作怎样的权衡?琳琅满目的超市货架在传递幸福感之余是否还潜藏隐患?国家公园划定后,当地原住民何去何从?凡此种种,都指向一个关键主题——人与自然的距离。恰是从普通人看得见、想得到的视角进入,这档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和哔哩哔哩联合出品的节目正在探索生态文明建设题材创作的新模式。
      
       从图书馆开始,镜头所及不只是“美”
      
       青海可可西里、内蒙古乌兰布和、海南后海村……单是这些取景地已让网友早早点下《一路前行》的收看预约键。播出三期以来,弹幕上不时飘过的“山水如画”“截图收获壁纸”也印证着镜头收录的自然之美。
      
       但倘若只把节目当成山水美的巡礼,无疑是偏颇的。就像胡歌、刘涛、陈龙作为节目的发起人和环保行动者零片酬进组、素颜出镜那样,他们拒绝摆拍,求“真”才是创作的起点。
      
       踏上正式的山水旅程前,三名演员参与了两项重要准备工作。先是“生活垃圾观察”小实验,他们需要对自己一周内产生的垃圾进行观察和记录。
      
       完成生活实验后,场景转换到上海图书馆东馆。在那里,他们参与的与其说是一场专题策划,不如看成是由海洋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汪品先领衔的创作座谈会。
      
       连续三天,节目请来了生态环保领域的各行业人士,围绕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塑料污染等主题,用演讲分享的形式激活大家对生态建设的认知。农场主理人马彦伟科普,荒漠化问题正逐渐成为地球“癌症”;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秘书长蒲冰梅说,他们在海南三亚救治过一头绿海龟,体内有三公斤垃圾……
      
       从身边的实验到深度的环保实践分享,节目用一整期正片记录下《一路前行》的原点。如胡歌在节目中反复引用英国生物学家珍·古道尔的名言:“唯有了解才会有关心,唯有关心才会有行动,唯有行动生命才有希望。”——生态建设,是每个普通人可以从低碳生活就开始的举手之劳。
      
       重新理解人与自然的距离,思考如何“共生”
      
       《一路前行》的总导演是秦博,著名的纪录片人,代表作有《人间世》《人生第一次》等高分纪录片。在纪录片领域一直有个理念之争:拍摄过程中,镜头内外应该保持怎样的关系,拍摄的行为本身是否已对人物和事件的原生态形成了“介入”。耐人寻味的是,介入或不介入,也发生在《一路前行》记录的环保工作中。
      
       以胡歌和刘涛辩上热搜的那期节目为例,起因是他们在可可西里的公路两旁捡垃圾,发现大量随地丢弃的纸巾。其中,只有竹浆纸和木浆纸能降解,其余大部分湿纸巾、干纸巾都无法自然分解,还容易被动物误食……讨论渐渐变成争辩。
      
       实际上,他们从“到底进不进可可西里”就出现了分歧。按原计划,三名演员将会深入可可西里腹地看藏羚羊产仔。但启程之前,他们作出了令人意外的决定——不去了。不去看藏羚羊产仔,而是留在保护站捡垃圾。
      
       为此,他们和导演组、巡护队开了一场会。导演组考虑到,嘉宾可以提供外来者的视角,让观众随之感受到保护生态的意义。巡护队的秋培扎西也认同,公众人物能吸引大众对生态保护的关注度。而胡歌提出,既然可可西里保护区不允许外人进入,公众人物更不能为了真实体验,而做出不正确的示范。
      
       最终,节目组达成了一个权衡方案,兵分两路,嘉宾们在保护站进行日常工作,导演赖瑗跟随秋培扎西等巡护人员前往一线,以最大可能的“不介入”来获取影像。
      
       不过,最新一期节目,观众却在三江源国家公园看到了另一种景象。
      
       节目刚走进青海玉树昂赛乡,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创始人、北京大学吕植教授就说了一句意料外情理中的话,“我们最终是希望,这个地方的保护由在地的牧民来做,我们只是提供帮助”。区别于可可西里无人区“自然的归自然,人类的归人类”,在昂赛乡,“人”也是属于自然的。当地牧民世代在此生活,和雪豹、岩羊那些野生动物或者一草一木相同,人亦是天地生灵的一分子。正出于如是观点,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探索把修复、保护土地的自主权交给世代与之相处的牧民,真正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