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3-11-30 第27,794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6版:综合/公告

当教育越来越重视学业成绩,为学生“装备”硬技能时,专家提醒——

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软技能”不容忽视

       ■本报记者 储舒婷
      
       为什么小学男生常常写不好作文?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庞维国正在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对这个年龄段的男生来说,发现、理解、表达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是道难题。这无关智力或认知,而是和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的性别、年龄差异有关。当教育越来越重视学业成绩,为学生“装备”硬技能时,儿童和青少年的社会与情感能力等“软技能”是否得到了充分发展?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差异是否被关注?
      
       在日前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千校联盟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上,国内外专家不约而同地谈到,社会与情感能力作为一种通用素养,关乎青少年的全面健康成长和终生幸福。近年来,全球教育界的共识是“情感转向”,加强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成为教育改革的共同方向。
      
       过多的干预和保护,加剧孩子的“过敏”
      
       会上,上海纽约大学校长童世骏教授直言,现代社会中教育的拔苗助长,往往让选拔功能妨碍了培养功能,导致本末倒置。他以“花生过敏”的例子做类比。从1990年到2008年,全美儿童对花生过敏的比例从千分之四上升到千分之十四。原来,因为担心儿童突发花生过敏,美国幼儿园、学校等把花生及花生制品拒之门外,尽量减少儿童与花生的接触。然而到了21世纪,学者通过对照实验发现,正是减少花生接触导致过敏率不降反增。
      
       教育也是如此。多位一线教育工作者直言,儿童和青少年本应在认知能力、社会与情感能力两方面平衡发展,然而,过度强调学业成绩导致青少年缺少体验社会与情感的机会,从而导致相关能力的欠缺,这也是为何现在脆弱的孩子越来越多。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社会与情感能力定义为:人在实现目标、与他人合作及管理情绪过程中所涉及的能力,包括任务能力(责任感、毅力和自控力)、情绪调节(抗压力、乐观和情绪控制力)、协作能力、开放能力(交往能力)以及成就动机。
      
       童世骏解释道,这也提示我们,如何通过亲子、师生的平等交往,让下一代通过健康的社会化过程形成健全的人格,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关注。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副院长张竹林表示,心理健康热线和家庭教育指导热线两次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情况进行的统计结果显示,真正心理学意义上的心理危机是个位数,更多的是亲子关系、情绪管理等带来的非心理危机问题。这一方面突显了儿童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的欠缺,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家庭教育长期以来对这一能力的忽视。张竹林认为,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和认知能力具有统一性,教会青少年如何学习、共处、做人、学会做事,和提升他们的学业能力同样重要。
      
       社会与情感能力更具可塑性,需多路径的生态式教育
      
       社会与情感能力完全可以后天培养,甚至比认知能力更具有可塑性。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所长史耀疆教授展示了一份研究结果,对0-3岁的孩子进行社会与情感能力干预,具体包括读绘本、做游戏等,孩子成年以后的不良行为发生率降低40%、犯罪率降低60%。这充分说明,社会与情感能力的早期干预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有显著影响,并且干预越早、效果越好。
      
       不过,多位专家坦言,尽管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热词,但其在学校教育中的边缘地位并未有根本变化。谈及中国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的本土创新,华东师范大学社会与情感能力研究中心主任黄忠敬教授认为,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需要构建多路径的生态式教育,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他提议,首先可以从课堂实践以及推进学校的整体变革着手。同时,提升家校社共育的质量也非常关键。因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场域,亲子关系更是对孩子的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黄忠敬进一步表示,要推动大学、中小学及幼儿园联手探索更多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经验和实践路径,将社会与情感能力融入于日常课程教学与学校文化,同时提升教师在社会与情感能力的专业发展与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