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剧照。(演出方供图)
■本报记者 王筱丽
“第一次看越剧就狠狠地爱上了”“舞台表演唱腔扮相音乐俱佳”“没想到传统越剧和小剧场融合得这么好”……打开票务网站,近3000条评论给新国风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打出了9.4的高分,而该剧今年所剩的13场演出门票早已售罄,位于杭州西湖边的“新龙门客栈剧场”也成为年轻观众竞相打卡的观演场所。
这样的情景在当下的戏曲界并非孤例,作为“戏剧大码头”的上海见证了众多戏曲“破圈”的创新探索以及由此结出的丰硕果实。因为同名电影的热映,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领衔的《白蛇传·情》上个月在上海的第三度亮相仍一票难求。与此同时,上海各大戏曲院团也积极尝试新方式与年轻人深度对接。据天蟾逸夫舞台最新数据显示,20至40岁的观众已成为剧场京剧演出的购票主力军。
可以看到,随着国风国潮愈发深入人心,观众土壤逐渐丰厚,传统戏曲的“出圈”不再浅尝辄止,一段戏腔、一段武打已不再能满足传统文化爱好者,更多的探索和尝试正回归到戏曲创作本身,并以更近的距离触及年轻受众。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副教授黄静枫观察到,面对新观众,传统戏曲在经历过相对“简易”的“破圈”后,不再一味地寻求流量和粉丝,而是更多地从艺术本身出发,来激发出戏曲最大的魅力。
古老戏曲焕新,“要成为当下人”
85后导演、95后编剧、90后舞美设计,这样的主创团队天生就为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注入了一股青春气息,其中饰演“玉面郎君”贾廷的“尹派”小生演员陈丽君因为一段“单手抱金镶玉”的视频意外走红,如今她在短视频平台上已拥有超过200万粉丝,她发布的排练花絮视频点赞量动辄破20万。▼下转第六版(上接第一版)根据同名电影改编的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自今年3月推出以来,单从购票进入剧场的观众统计,就有80%的受众在此前从未接触过越剧,8月份的线上直播更是吸引了924万人次观看。
用笛子吹奏的场铃、越剧腔念来的口播,从踏入剧场起,观众就发现这是一场“非典型”越剧演出。木质的桌椅板凳让人瞬间就感到像是进入了客栈中。这里是剧场也是布满机关的客栈,观众是观演者,也是打尖住宿的“旅客”。《新龙门客栈》在保留传统越剧“写意”“唯美”“假定”三大特性之外,打破镜框式舞台,建立了一种全新的观演关系和文本叙述方式。演员灵动的表演近在咫尺,大胆举手还能参与互动,精致越剧将大漠快意恩仇演绎得淋漓尽致,谁又能说这不是一场好看的演出呢?
“戏曲的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本质就是戏曲的破与立。”黄静枫认为,“不破不立,破除旧的形式和内容,从而获得新的艺术本体与新的观演关系,戏曲便以另外一种形态出现了。”在他看来,戏曲生命力的延续离不开革新。“改革旧有的构成,注入新鲜的血液才能让戏曲保持生机,才能和最近的观众产生交流——也只有这样方能面目一新,从而拓展更大的市场,培养稳定的接受群体。”
《新龙门客栈》出品人、当代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曾表示,“《新龙门客栈》现象”的背后是团队“要成为当下人”的戏曲理念,属于当下人的创作便是要对标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在主打环境式、沉浸式的音乐剧和话剧受到市场欢迎的同时,戏曲理应参与到这场求新求变的舞台迭代中来。《新龙门客栈》的火爆印证了年轻人对于戏曲仍有观赏欲和消费欲。“我们尝试用制作音乐剧的体系来辅佐这部新式越剧。”据作品联合出品方、上海“一台好戏”创始人汉坤透露,拥有丰富小剧场经验的“一台好戏”更多地在制作流程以及宣发环节为传统戏曲提供专业支持。“如今越来越多年轻观众关注传统文化,兴趣高涨,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想办法突破创新,寻找符合当代审美的契合点。”接下来,“一台好戏”计划打造以花鼓戏为主要元素的小剧场秀,回馈日益丰富多元的市场需求。
多元互动,提升戏曲在Z世代中的能见度
演员们三次谢幕,依然挡不住台下观众的热情。上周,海派京剧连台本戏《七侠五义》在天蟾逸夫舞台回归,行当齐全的角色和激烈精彩的打斗让年轻观众感叹:“好精彩,时间一下就过去了,表演细节好多,必须二刷!”《七侠五义》上下本连演的光景已经暌违申城数十年,传统戏曲在这期间曾一度陷入低潮,甚至面临过台上比台下人多的尴尬局面。如今,这样的情况已经鲜少发生,在创排作品之外,专业院团也越来越具有“网感”。今年上半年,上海京剧院就曾在短视频平台带来线上专属版演出,包括尚长荣、陈少云在内的名家新秀在小屏呈现原汁原味的唱念做打,直播观看人次突破530万。
00后对传统戏曲的热情从校园中就开始萌芽,就在上周,由上海越剧院第十代青年演员主演的经典剧目《红楼梦》走进复旦大学,近千座的相辉堂座无虚席。有同学对记者说:“冲着越剧,也冲着《红楼梦》,平常都是在短视频上刷到戏曲表演,有机会一定要在现场看一次。”
呈现演出的同时,戏曲院团也在寻求与年轻人深度交流的机会,伴随着“朝天子”曲牌的响起,由上海昆剧团与同济大学打造的全国首部学生版昆曲《长生殿》上周日亮相第八届中国校园戏剧节,来自同济大学等15所学校的27名大学生共同完成了这部昆曲经典,他们的昆腔虽不如科班演员那样专业,但也别具一格,饱含真挚的情感。来自同济大学的蔡筱君说:“我非常珍惜向上海昆剧团的专业演员、艺术家们学习的机会,只有在不停地练习、思考、演出后,才能越来越靠近昆曲的真谛。期待通过学生版昆曲《长生殿》,能让更多人走进剧场观看上海昆剧团的全本《长生殿》,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