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3-11-28 第27,792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6版:教卫

爱与意志是家庭教育滋养一生的财富

华东师范大学首期家庭教育微专业开班,教授开课支招科学育儿

       ■本报记者 吴金娇
      
       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养娃也有“复制粘贴式”的最佳方程式吗?当家长陷入家庭教育倦怠,该怎么办?培养一名正向阳光的孩子,家长可以怎么做?前天,华东师范大学首期家庭教育微专业开班。这个微专业面向社会开设,请博导教授开课100学时。家长学员如期修满100学分可获微专业证书。开班仪式上,教育学、心理学领域的专家就家庭教育中的误区、盲点进行解读。“小家庭,有大学问!”他们提醒家长:爱与意志是家庭教育滋养孩子一生的财富。
      
       3岁看大7岁看老,家庭关系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
      
       “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关系。如果家庭关系出了问题,家庭教育基本上就垮掉了。”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刘良华举出几个研究案例,佐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比如,美国学者科尔曼博士的研究报告谈到,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是家庭,而非学校。根据科尔曼的研究,华裔孩子在美国的成绩表现相对更好,并非因为他们就读的学校教育条件优越,而是因为华人特别重视教育。此外,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刘云杉统计1978年至2005年近30年间北大生源发现,来自农村的北大学子比例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下降。
      
       原因何在?在刘良华看来,在此期间,越来越多的父母从农村前往城市务工,以期为孩子挣得更好的经济条件。“研究证明,缺失了正常家庭关系的滋养,没有父母的亲子陪伴,足以让一名孩子处于成长的危险之中。”刘良华感慨,当下在城市中,不少父母忙于工作,减少了亲子时间,甚至将孩子交付给保姆。殊不知,对孩子的成长来说,高质量亲子陪伴的价值,远非金钱可以衡量。
      
       “越早期的家庭养育环境对孩子影响越大,它甚至比家庭的财富等因素都重要。”上海体育大学心理学院教授贺岭峰介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6岁之前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
      
       婴儿刚生下来时,大脑神经突触的连接只相当于成人的1/4左右。随着年龄增长,这种连接不断丰富,6岁时基本上达到了成人的90%。他提出,所谓“3岁看大,7岁看老”是有道理的,就是因为到了六七岁时,大脑神经突触的致密程度接近成人。“这段时间,主要抚养人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对孩子一生的情绪情感稳定性影响特别大。”贺岭峰说。
      
       与其因过高期望而陷入教育倦怠,不如引领孩子找到特长
      
       在专家看来,关于亲子陪伴,不少家长存在误读。相比陪孩子“睡觉、吃饭、游戏、聊天”等日常小事,不少家长将亲子陪伴定义为抓成绩、报名各种特长班、兴趣班等金钱投入。
      
       高成本的教育投入一定是高回报吗?显然不是。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庞维国总结:越是对孩子抱有过高期望,凡事追求“见贤思齐”的家长,越可能陷入家庭教育倦怠。面对焦虑的家长们,他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你读了个很高的学历,凭什么一定要求孩子也要复制你的学历?高学历一定能带来幸福吗?”
      
       在望子成龙心态的驱使下,还有不少家长希望通过复制他人成功的教育模式,粘贴出一个优秀的孩子。那么,成功的家庭教育模式是否可复制?在庞维国看来,家庭教育不是技能训练,单纯的复制粘贴显然行不通。
      
       他举例说,心理学上有一个成长的十年法则,即一个人只要在某领域没有遗传性的缺陷,那么通过十年左右的深度训练,就有希望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但心理学专家在研究中发现,这种训练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比如对游戏类、音乐类、体育类的一些能力,如果家长对孩子进行刻意的训练,孩子确实可以比一般人成长得更快。这些领域通常具有相对封闭性、高度可预测。然而,到了一些开放的或偏开放的训练中,刻意的重复训练效果就会打折扣。
      
       也正因教育表现出的这种复杂性,让不少家长陷入焦虑:孩子何时才会“打通任督二脉”,未可知;想抄其他家长的养娃作业却发现学不来,即使照搬也未必能学好;对别家孩子见效显著的方式在自家孩子身上失灵了……这种挫败感不仅加重了家庭教育倦怠,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陷入习得性无助之中。
      
       庞维国表示,真正有效的家庭教育,是要家长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考虑如何为孩子个性化设计教育方式。他尤其反对家庭教育中过分强调取长补短。“事实是取长未必能补短,有的短板补起来成效甚微。比如有些孩子在语言学习上花费一小时,他的成长幅度比耗费三四个小时补数学短板好得多。”因此,他建议家长与其因“见贤思齐”导致教育焦虑,不如找到孩子的特点,扬长避短,帮助双方建立自信。
      
       好的父母要有点“残忍”,不会对孩子“大包大揽”
      
       现场,也有家长倒苦水:养育孩子越来越难了!还有家长自认为劳心劳力,却未得到理想的养育结果,久而久之,不仅孩子的心理愈发脆弱,随着年龄渐长,亲子关系也在降温。
      
       “时代不同,孩子变了,社会变了,父母的养育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在刘良华看来,“心理脆弱”看似是孩子之病,实为父母之病,不少父母不懂得如何做父母。在他看来,好的家庭教育首先是良好的父母感情、良好的家庭氛围。“美好的夫妻关系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这是支持孩子健康成长一生的礼物。”但他也发现,中国家长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要么过于专制,让孩子备受压抑;要么就是以爱之名施溺爱之事,包容孩子的一切欲望,养育一个“巨婴”。
      
       在他看来,好的父母其实要有点“残忍”,不会对孩子“大包大揽”,也不会为孩子所有的错误“兜底”。家长应当把尝试错误、参与决策以及参与劳动的权利还给孩子。“家长从小征求孩子的意见,长大之后他就会有主见、能策划;家长从小让孩子参与劳动,长大后孩子就会有责任感、爱心和意志力。有了爱与意志,孩子就长好了。”
      
       专家们还建议,当父母不知该如何养育孩子时,可以带着孩子走近自然。来自植物、动物的蓬勃生命力也是不言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