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3-11-28 第27,792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2版:要闻

获评2023年度“最美退役军人”

陶依嘉:41年坚守“为民服务小车”

市民对“为民服务日”的欢迎鼓舞了陶依嘉长期坚持参加活动。(采访对象供图)
       ■本报记者 徐晶卉
      
       认识陶依嘉的人,都能看到她身上无私且乐观的精神品质。这位从上海第一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走出来的全国劳模,退役后仍保持着“退役不褪色”的军人本色,在平凡的岗位上坚持了41年,铸就了南京路上的一个传奇。
      
       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发布2023年度“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全国“最美退役军人”方阵又增添了1个先进集体和19名先进个人。一个个动人故事,诉说着退役军人们不变的追求、不老的情怀。陶依嘉正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不忘初心:41年如一日坚持为民服务
      
       陶依嘉的名字,与“上海第一辆为民服务小车”紧密相连。
      
       今年已经71岁的她仍清楚记得那一天:1982年3月16日,一大早,她将仓库中各类医疗物品装满一辆小推车,推到药店外,摆上已经搭好的简易服务台。这一天,为民服务小车第一次出现在南京路上,为市民免费提供量血压、称体重等服务。市民的欢迎和期待超出预期,看到热闹的排队场景,陶依嘉心中默默有了坚持做下去的想法。
      
       后来,随着“南京路上好八连”和更多组织的加入,大家把每月20日设为固定的“为民服务日”,这也成了南京路上一道特殊的风景。每次“为民服务日”,陶依嘉都在清晨四五点钟就赶到南京路上“摆摊”:准备好桌椅、血压计、常用药品、磅秤等用具,她还会自己贴补仪器的损耗。
      
       每月一次的约定,陶依嘉就这样风雨无阻坚持了41年,无论是父亲病危或是自己患病动手术,她都坚持以身作则出现在“摊头”前,参加为民服务。仅有的两次缺席,是在生孩子的时候,出了月子后她又很快走回一线。“你永远不能把个人的利益置于群众的利益之上。”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这项志愿活动没有报酬,陶依嘉为何能坚持这么久?她给出的解释是:“因为我是军人嘛,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克服,一咬牙一坚持,就把这项服务做下来了。”
      
       退役不褪色:“为人民服务”是精神支柱
      
       陶依嘉生于1952年,在黄浦区的部队大院里长大,从小对红色文化耳濡目染。1971年,她主动报名入伍去了河南,部队里常年开展学习雷锋和“南京路上好八连”活动,为人民服务成为深入她骨髓的精神和信仰。1976年,她退役后回到上海,被分配到南京东路上的第一医药商店工作。离开军营后,她又成了行业翘楚,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40年无怨无悔,向天再借40年,我还会当一位女兵。”5年的部队生活铸就了陶依嘉为民服务不怕吃苦的品格,成为她人生中的精神支柱。
      
       第一医药党支部流传着一件关于陶依嘉的轶事。她刚退役不久,碰上第一医药商店外立面墙体做改造,需要职工们帮忙搬运水泥。据当时的老团支部书记回忆,瘦瘦的陶依嘉一人能扛起一袋水泥,而一袋水泥将近100斤。陶依嘉说自己能扛得动,得益于在部队的锻炼。部队做营建工作会接触到拉沙、拉水泥、拉木头的活儿,她刚开始扛不动,几个老兵就教她怎么使劲,用什么方法扛,久而久之,苦活儿累活儿也能干得得心应手起来。
      
       每月一次的为民服务,在新时代也有了新形式。陶依嘉要求自己了解当下的情况,不断尝试新事物。她带领团队探索如何让为民服务紧跟时代变化,更加贴近百姓需求,比如测试助听器性能、增加中医服务等。几十年来,她带出了88个徒弟,这些徒弟也会带自己的徒弟,那些年轻人就尊称她为“师太”。她总是先教大家做人,然后才是其他,她希望未来年轻人能把自己做的事情一直延续下去。
      
       41年来,她做的每一项工作、每一次无偿“摆摊”,背后支撑着她的就是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