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3-10-31 第27,764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5版:文化

让东方战神的力量活在当下

中国原创音乐剧《杨戬》将在上剧场首演

       ■本报记者 姜方
      
       戎装金甲,浴火驰骋,二郎真君踏山海而来。11月4日至19日,由上海剧伙音乐文化有限公司出品制作,沐田居海、上玺文化、亚华湖院线联合出品的中国原创音乐剧《杨戬》将在上剧场展开17场英雄之旅。
      
       在中国的民族神话中,英雄并不重在体格威武强大,而体现在为他人牺牲、克服艰难险阻并达到崇高目标的精神。音乐剧《杨戬》取材于劈山救母、三圣母与刘彦昌、天狗食月等人们熟知的神话传说,重新整合了杨戬、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东西方各有不同的战神形象,杨戬作为东方战神,是有担当的。他为了挚爱要承受一切,历经万般磨难方能成神。”导演刘晓邑说,“我们致力于通过宏阔视角和创新叙事,赋予剧中人更多元、丰富的性格,让久远的英雄力量焕发出当下的艺术生命力。”
      
       “戎装披金甲,珠帽绣锦霞,脚踏千里马,弹弓素缯跨。”与杨戬有关的故事大多是神话和杂剧戏词,在《西游记》《封神演义》《醒世恒言》等文学著作中登场。然而,散落在不同传说中,杨戬的性格却迥异:他劈开桃山,挑战冷冰冰的天条;却在外甥沉香重复劈山救母的命运时,转而扮演了不近人情的卫道士。音乐剧《杨戬》在三轮孵化打磨过程中,发现了杨戬身上矛盾的二元性,突出他半人半神的身份,隐喻凡人杨戬和二郎真君之间的内心挣扎。“一个有三只眼的人如何变成了三只眼的战神?音乐剧《杨戬》讲的是一个人面临困境的故事。”艺术监制沈亮说。
      
       二郎真君被誉为三界战神,“神仙斗法”也是音乐剧《杨戬》的精彩看点。融合武打的行云流水与舞蹈的灵动轻盈,如水火交融,呈现出独特的写意美感——导演刘晓邑为杨戬设计了在脆弱和力量之间来回转换的肢体动作,并用群舞歌队放大了角色的内心挣扎。“本次舞台打造了一个特别的环形结构,暗示着杨戬人生路途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看似高峰却并非一定充满希望和机遇,所谓低谷也不满是挫折与苦难。”舞美设计徐肖寰表示,杨戬试图看清前途、考虑长远,然而却面对舞台上飞过的黑云和红霞,障目重重让人事与愿违。
      
       传统文化从未远离当下人们的生活。剧伙音乐出品制作的音乐剧《悟空》《杨戬》,以及正在筹备中的《敖广》等“新·国风”音乐剧神话系列作品,熔古铸今探索传统文化在现代审美语境下的创新叙事,挖掘神话叙事强大的生命力和现代化的可能。其中,《杨戬》作曲张博用赛博朋克结合传统民乐,完成民族精神符码的转换:洋溢生活气息的笛子、古筝、古琴等民族乐器,描绘人间俗世的烟火日常;亢丽激越、铮铮森然的琵琶,突显杨戬浴血奋战的杀伐之气;赛博朋克的部分则用电子合成器,表现空灵虚幻的无情天道。该剧服化设计刘善通、赵欣也尽可能打破了古装特定朝代感的形制,在古典与时尚中寻求恰到好处的平衡。素有“三界第一美男子”之称的杨戬,每次金冠束发、手执三尖两刃枪出场,流光溢彩的造型令人屏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