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3-09-04 第27,707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5版:文化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选刊》首发

17至19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究竟什么样

《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选刊》精选珍稀西文文献六种。
       ■本报记者 李婷
      
       “说到17世纪以后的中西文化交流,人们会自然而然想到西方对中国的影响,但其实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有‘西学东渐’,也有‘中学西传’。”日前,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的《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选刊》首发座谈会上,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研究员董少新说,甚至在一定时期内,中国对西方的影响可能要比西方对中国的影响大。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整理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选刊》精选珍稀西文文献六种,从博物学、建筑设计、服饰文化等方面,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17至19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中国植物志》《中华和印度植物图谱》《中国昆虫志》《中国的建筑家具服饰机械和器皿之设计》《中国建筑》《中国服饰》,这些中西文化交流重要文本或图册均为首次高清全彩影印出版。与会专家表示,随着越来越多西方人撰写的有关中国的文献出版,将有力推动学界在中国对世界现代化进程的贡献等方面的研究。
      
       物种大交换深刻改变人类的生活
      
       始建于1847年的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是上海现存最早的近代图书馆,是世界四大西学汉籍收藏中心之一,藏有1950年之前出版的各类外文文献50多万册。这些承载了人类500年历史足迹的文献,展示了“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的多元景象。以此次首发的六种珍稀西文文献为例,从《中国植物志》《中国昆虫志》《中华和印度植物图谱》中可以认识到:1492年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不只是发现了美洲,同时开启了全新的世界史,将各自独立存在的东西半球融汇到全球化的发展潮流中,最显著的影响是引发了物种大交换,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这种植物与动物跨地区交换的移植与饲养,不仅导致了生物意义上的生态变化,还连锁地促进了全球政治生态、文化生态的变迁。这种伴随性影响是塑造五百年世界格局不容忽视的因素。”“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组首席专家黄显功以《中国植物志》为例,这本由波兰传教士卜弥格等在中国考察所产生的博物著作,是西方人所写的第一本关于中国动植物的书籍,为我们考察中国物种传播与域外物种入华培植历史提供了图像文献。此次出版,以徐家汇藏书楼引进的“罗氏藏书”中的1656年初版手工上色本为底本。书中,除了我们普遍认知的影响世界历史的茶外,原产中国南方的荔枝在西方首见于卜弥格的笔下。而作为药用植物的大黄在14世纪左右就已被欧洲引进,成为许多药物的原料成分之一,是大航海时代所有船长都要求船上必备的药品,因此深受西方人关注,卜弥格在书中特别予以了记录。
      
       《中国植物志》所记对象并不是单纯的中国本土植物,它同时也是一部中国移植境外植物的重要记录。其中有产自印度或马来西亚的芒果、菠萝蜜;有16世纪被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引进的原产美洲的腰果、番石榴、番木瓜,对研究中国物种交流具有特别意义。此外,胡椒、桂皮和姜都是对欧亚历史产生特殊影响的香料。“卜弥格在本书有限收录的29种动植物中选择以上物种,有其特殊的背景与意图,可作进一步研究。”黄显功说。
      
       提供观察欧洲“中国风”的独特视角
      
       《中国的建筑家具服饰机械和器皿之设计》《中国服饰》《中国建筑》则为今人提供了13世纪以来欧洲“中国风”的观察视角。这是在中西相互接触与交流的过程中,欧洲人对中国文化主动追求的表现,虽然直到1883年,“中国风”这一词汇才被收录到《牛津英语词典》中,日渐成为一个学术名词而流行于20世纪。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刘义注意到,作为西方特有文化现象,“中国风”是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它以一种浪漫式的怀旧姿态看待神秘的东方文化,有从外看内的清晰格局,也有为满足怀旧而特有的想象,甚至是各种捏造糅合。
      
       比如,此次影印出版的保罗·达克的《中国建筑》是欧洲“中国风”在建筑领域之代表,展现了18世纪西方人理念中的中国建筑印象。整本图册收录60幅铜版画,在题名页特别注明“书中插图均在中国绘制完成,原型皆为中国真实设计”。然而,书中的建筑从总体上看,虽依稀有中国古建筑的身影,如檐角起翘、坡面多层顶、镂空木花格等,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洛可可风味浓郁,很多细节掺杂了画者想象中的元素或审美取向,如外墙竖立的罗马式方柱、等比例的人偶雕塑、随处悬挂的风铎、花哨且随意点缀的纹饰等,和真实的中国建筑样貌有一定差距。
      
       “出版的意义,在于让这些珍贵文献化身千百,让学界乃至广大读者可以便利地加以利用。”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表示,对馆藏文献进行整理、出版与研究,是一项长期工作,将努力发挥历史文献的作用,促进文明互鉴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