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爱情神话》同名音乐剧将于10月初亮相。图为音乐剧海报。 (上海文广演艺集团供图)
■本报记者 姜方
曲风是高级又幽默的爵士乐,踢踏舞、探戈安排上,特邀加盟的上海歌手黄龄饰演格洛瑞亚,夹杂着沪语对白与唱段……这些迷人元素,都构成了音乐剧《爱情神话》鲜明的海派文化特征。一年多前,电影《爱情神话》凭着地道的上海味道斩获2.6亿元票房、打破8项影史纪录,并把多项电影大奖收入囊中,如今这段上海故事将以另一种艺术形式延续——
记者昨天获悉,根据邵艺辉编剧、导演作品《爱情神话》剧本改编的同名音乐剧,将作为“演艺大世界·2023第九届上海国际喜剧节”的开幕大戏于10月初亮相。这也是导演徐峥监制的首部音乐剧。集结爆款IP+国内顶级团队+全新创制,音乐剧《爱情神话》作为环滴水湖系列演艺IP重点剧目,接下来一个多月将在临港完成孵化与前期制作,10月1日在临港演艺中心完成正式预演后,于10月5日-8日在上海文化广场首轮六场演出。
现象级上海IP再演绎,保留浓浓人间烟火气
“我曾在伦敦西区的剧场里,发现有很多音乐剧、舞台剧都是我们看过的电影。那时候我就在想,等我们中国的电影上映后,能不能将其搬上舞台?这一切在上海,都将成为可能。”徐峥表示,上海有成熟的剧场观众、成熟的专门演音乐剧的剧场、成熟的音乐剧演员和成熟的制作团队,“所以,当我们想把一部电影改编成音乐剧时,可以马上组队让它实现”。
2021年底,《爱情神话》热映时,口碑和话题居高不下。仅上海一地就撑起半壁江山,250万人次上海人进入影院观看,票房长期雄踞全国城市榜第一。“电影热映,也带火了芈庆铺子蝴蝶酥的销售量。”片中饰演老白的徐峥,回忆起《爱情神话》电影上映后的日子,有很多脑海中的细节都和美食有关。“有一天我陪着妈妈去一家老牌小吃店吃小笼包,身后有个40岁左右的男同志带了四五个女士,边吃小笼包边和她们从头到尾讲着《爱情神话》,津津乐道、喜欢得不得了。”幽默的徐峥选择出其不意地站起身,从背后拍了拍这位男士,来了句“谢谢你的支持”,把他吓了一跳。
通过徐峥的回忆,不难发现这部电影有多么受欢迎。原因何在?“从城市文化和影视剧作品来说,我们太缺少这样的题材了——把生活中非常简单、生活化、意识流的日常编织到一起串联。没有大的情节,没有特别的戏剧性的冲突,但只言片语中透露出了烟火气。在情感波澜不惊的背后,有一种淡然处之的感觉。”正是这份“难得”,促使电影里的老白——徐峥再次挑起监制的重任,全程参与音乐剧版《爱情神话》的生产制作、创排、演员甄选以及技术合成、预演等全流程。
“电影里的老白、老乌等人,行走在梧桐区的马路上,他们讨论爱情、谈论理想,就好像是我们身边的某个人,给广大观众带来强烈的共鸣。这也是我们将这一电影IP改编成音乐剧的动力所在。”出品方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总裁马晨骋说,“近年来,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成功推出的‘全沪语’舞台剧《繁花》系列大获成功。音乐剧《爱情神话》又是一部讲述上海故事的舞台作品,我们希望其能吸引全国观众前来上海,在音乐剧的语言中听懂上海故事。”
阵容“含沪量”很高,“上海味道”更咂劲
“电影本身非常让人上头。随着剧情慢慢推进,就像小火在慢炖一锅高汤,电影最后观众掀锅一看一品,回味无穷。”音乐剧《爱情神话》制作人张楠表示,要把这个有味道的上海故事搬上音乐剧的舞台,“会很有趣但又具有挑战”。
对于打造了多部舞台爆款,也在上海工作和生活多年的导演何念来说,如何赋予音乐剧《爱情神话》更正宗的上海味道,也是一个需要“豁出去放胆做”的过程。“要知道,上海的音乐剧观众看过了国际上最好的音乐剧,拥有极高的审美,全国制作的最好的音乐剧也会在这里演出,所以我们希望《爱情神话》能做出自己的定位——可以听到上海话,学唱上海歌;剧中的上海给人的感觉是既国际化又接地气的;舞美尽可能还原梧桐区的场景,体现上海本地的建筑特征。”
为此,音乐剧《爱情神话》集结了一批“含沪量”很高的阵容。著名音乐制作人彭飞再次回归音乐剧舞台,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的他曾在魔都生活20多年,此次为《爱情神话》作曲,很多素材来源于他自己的生活体验,“整体音乐风格会比较杂糅,包括流行乐、摇滚乐等”。剧中扮演老白的人气演员宗俊涛同样是上音校友,深耕舞台的他曾因喜剧综艺而深受观众喜爱;剧中扮演老乌的“王厂长”王昊,则是上海本土的唱作人。此外,东方卫视全产业链音乐剧文化推广节目《爱乐之都》第一季优秀选手蒋倩如、丁臻滢等都在剧中扮演主要角色。这部作为今年《爱乐之都·青春季》的特别演出,节目中的优秀新生代演员也将有机会登上舞台。
对自己监制的首部音乐剧,徐峥期待很高——希望该剧能提供“标志性的观演体验”,“无论是本地观众还是游客,无论是演出爱好者还是电影粉丝,都能愿意来看这部体现‘正宗’上海风格的音乐剧”。按照计划,音乐剧《爱情神话》未来还将从上海出发,前往国内更多城市,向全国观众传递上海的文化气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