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3-07-23 第27,664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7版:文汇理论/智库

提高上海网络安全产业韧性

       ■鲁传颖 王天禅
      
       强化新兴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风险意识,推动新兴技术与网络安全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政策集成与制度保障,形成人才供给与需求清单,打造多方协同推进的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之路。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当前,一些国家把经贸问题政治化,提出所谓“去风险”“降依赖”,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对互联网产业发展也带来了巨大冲击。对于上海而言,全球产业困局也牵动和制约着本土产业的健康发展。上海亟须提高网络安全产业应对外部挑战的韧性,强化新兴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风险意识,推动新兴技术与网络安全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政策集成与制度保障,形成人才供给与需求清单,打造多方协同推进的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之路。
      
       创新研发破困,推动新兴技术精准发力
      
       新兴技术在催生新的网络安全风险的同时,其自身也是减缓和抵御网络安全风险的契机和工具。加速新兴技术与网络安全产业的融合发展,就是在网络安全领域扩大新兴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场景,包括加速量子加密通信技术的研发、高算力背景下的加密系统安全研究等方面。未来上海网络安全产业创新活动应朝向新兴技术领域精准发力,在把握当前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场景需求的前提下,加大对网络安全产业的研发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投入,制定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创新性和突破性的考核衡量标准体系,鼓励网络安全产业向全局式网络安全模式迈进。
      
       制度安全护航,提高产业政策集成度
      
       尽管上海网络安全企业汇集,但总体而言政策监督体系仍不完善,网络安全防护的等级也有待提高。这就需要各监管部门通力合作,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监督管理机制。例如,可以协同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建立区域性的网络安全审计机制,由地方主管部门牵头组建网络安全审查小组,对各经济、社会和公共事业部门的网络安全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出具指导和整改意见。此外,建立第三方组织网络安全信息服务中心,实现网络安全产业与经济、社会和公共事业部门的联网联动,建立风险信息共享机制,提高网络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稳定外资信心,建立国际营商环境评估机制
      
       国际产业结构的持续变化与地缘政治事件的冲击,使得跨国企业或跨国供应链的稳定性受到挑战,成为上海发展过程中的一大痛点和难点。围绕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基础技术、高制程芯片等领域的国家竞争,极大改变了全球科技企业在沪未来投资意愿。应当引入国际营商环境评估机制,引导企业客观、理性评估地缘政治的影响,避免因威胁被夸大而影响外资在沪投资决策。
      
       加强供需对接,完善人才培育发展图谱
      
       上海拥有庞大的教育资源和产业集聚区,如何将人才资源与企业的需求相结合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点难题。尤其是公共事业部门所需的复合型网络安全人才,不仅需要人才供给端持续发力,培养具备网络安全技能和特定专业知识的人才,更需要基础设施部门制定清晰的人才需求清单,明确自身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并按图索骥。此外,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不仅要继续创新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更要建立公共事业部门与高校、科研机构的联合培养机制,推动人才输出与基础设施部门安全需求之间的对接与融合。
      
       (作者单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