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彦
ChatGPT可能取代人工从事脑力工作,“移民火星计划”如火如荼,基因“改写”治疗遗传性疾病……科学的高速发展带人类来到未曾幻想过的未来。共同探索前沿科技,探讨未来中国——由东方卫视打造的首档中国前沿科学思想秀《未来中国》第二季明起每周五于东方卫视首播,江苏卫视、浙江卫视、安徽卫视联合播出。新时代下的科学研究目标往往高深而宏远,关于科学的理解和参与的门槛也较高。而科学发展离不开创新的文化土壤,以优秀的科研学霸带动广大青年、发挥正能量偶像的作用,正是《未来中国》给出的思考。
让硬核科学知识“降维”与“落地”
《未来中国》第二季将持续聚焦前沿科学知识,进一步实现科普创新,邀请顶尖院士科学家,以及有眼力、有脑力更有表达力的硬核学霸青年进行科学知识竞演,让硬核科学知识“降维”与“落地”。
第二季将迎来全新的科学榜样。节目邀请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院士,C919大型客机总设计师吴光辉,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探测器副总设计师、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等“科学榜样”。同时,除了由B站知名科普UP主、中科院神经所博士唐骋等组成的上一季“科学青年团”阵容外,也加入了帝国理工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硕士、百万粉丝博主洪辰瑶,浙江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刘畅等新鲜血液,为观众带来全新视角及精彩竞演。
《未来中国》第二季的节目内容也全面升级,所探讨的话题既贴近生活又是前沿科学热点,涉及人工智能、深空探测、国产大飞机、国产造芯、动植物环境保护、生命医学、古生物进化、城市生命体等领域。依据每期的科学主题,科学青年团将用“青年语态”进行一场科普讲演,辅以实验短片、科技秀、沉浸式科研考察等多样态呈现。
节目中,青年们踏入月壤研究所,在比面粉还要细微的月壤里观测微观世界;或走进电子科技大学的人工智能实验室,见证截瘫患者使用外骨骼机器人站立行走;或通过两天一夜的野外考察,去野生熊猫家“做客”;或通过趣味光刻小实验,了解芯片制造中最核心的工艺等。科学榜样们在第二季中,也将面对犀利的“快问快答”,比如“作为航天人最有成就感的那一刻是什么”“面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的价值如何体现”等。第二季增设“科普创意中插”,由优质艺人担任科普宣传员,利用科普小实验为观众讲述科学小知识,让知识科普更有趣。
用代际对话激发科研精神传承
《未来中国》第二季将围绕“长三角区域合作”为中心进行创作和宣传的全面升级。在内容方面,节目集中宣传报道落地在各省市的国家科创项目和国家实验室。在多位科学榜样的带领下,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成果用更生动易懂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如上海交通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研发的纳米陶瓷铝合金材料,作为首个中国人自己独创的航空材料体系,成功帮助国产大飞机C919完成首次商业载客飞行;而在东南大学数字医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顾忠泽主任和陈早早副教授团队的科研成果器官芯片,能精准模拟人体环境,减少新药研发的时间和成本。
在《未来中国》第一季中,科学引荐人陈辰联手科学榜样以及科学青年团用巧妙且直击痛点的问题、创新的节目展现形式,消解科学的学术语境带来的理解困难。节目相关话题在微博收获大量关注与讨论,21次登上微博热搜,微博主话题阅读量4.5亿。在此基础上,《未来中国》第二季更充分地将前沿科学成果与“青年话题”相勾连,展现两代科学人的思想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