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3-02-13 第27,504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5版:综合

21岁小伙体重从118公斤跌至38公斤

“运动达人”患上厌食症,上海医生出手相救

       ■本报记者 李晨琰
      
       运动有益身心健康,过度运动却危害健康。日前,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收治了一位因过度运动而患上神经性厌食症的患者。所幸,经多学科团队联合救治,患者得以转危为安。
      
       因“疯狂运动”,21岁的小洋体重从118公斤断崖式跌至38公斤,送至医院时,他面容枯槁,皮肤布满紫癜,身上带着胃肠减压管和深静脉,泵着血管活性药,靠肠外营养维持生命,虚弱到几乎说不出话来,活脱脱只剩一副骨头架子。
      
       仔细了解病史后,长征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单怡确定这是过度运动惹的祸。
      
       此前,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小洋的体重一度从75公斤狂飙至两年前的118公斤,身高176厘米的他当时体重指数(BMI)值高达38.5,处于重度肥胖状态。面对臃肿的自己,小洋开启了“疯狂运动”模式。整整两年,小洋几乎每天都要花上3小时进行大体量的健身,包括5-10公里的长跑及器械训练等。
      
       经过近两年的疯狂健身后,小洋体重从118公斤降至65公斤。可就在去年秋天,小洋的身体开始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包括持续腹胀和长时间便秘,有明显的饥饿却吃不下饭,一吃食物就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即便如此,小洋仍靠着毅力,完成每日高强度运动量。双重重压下,他的体重直线下降,不适症状也越来越重。最终,小洋开始无法行走,生活难以自理,多方求医却效果欠佳。
      
       今年1月中旬,小洋出现剧烈腹痛,检查发现腹腔游离气体,胃肠道穿孔可能,焦急万分的父母将他从湖州送到长征医院急诊。
      
       血压低,处于休克状态,合并胃肠道穿孔、缓慢性心律失常、肝功能损害、血小板减低性紫癜、严重贫血和低蛋白血症、严重内环境紊乱、重度营养不良……这一连串症状每一种都可能致命。更糟糕的是,其并发的胃肠道穿孔由于基础状况太差而无法接受外科手术,只能先保守治疗,但胃肠穿孔无法进食又是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和内环境紊乱的症结所在。
      
       治疗组充分评估患者全身状况,给予积极抗休克、调整内环境、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维护肝肾功能、调节内分泌功能及改善营养不良等处置,并根据病情动态演变不断调整方案。在单怡团队以及相关科室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近3周积极救治和护理,小洋的肝脏、循环和血液系统等功能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胃肠道穿孔经过保守治疗后已稳定好转,并逐步恢复经口饮食并拔除了胃管,彻底摆脱了升压药物及各种输液的束缚,小洋可以下床活动了。
      
       考虑到生理性损害以外,可能合并的心理性因素,即神经性厌食症,医学心理科专家会诊并制定了相应的心理辅导和药物治疗方案。随着病情的好转,小洋的脸上泛起了久违的笑容。单怡表示,通常来说,动总比不动好,但也无须通过不断给运动加码来保持健康,“即使是简单的散步,也是迈向理想运动生活方式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