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3-01-31 第27,491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6版:综合

一句“我收”给患者一个团圆年

       ■本报记者 唐闻佳
      
       兔年新春,36岁的李先生与家人团聚过年。而在此之前的岁末,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一度让“活下来”成为他与妻子的唯一心愿。回顾半个多月的救治,妻子张女士对来自上海医生那句斩钉截铁的“我收”印象深刻,“正是这句话,给走投无路的我们看到了希望”。
      
       李先生是一位异体肾移植的尿毒症患者,需要持续腹膜透析。2022年12月27日感染新冠后,他出现意识不清、四肢抽搐,辗转求诊,家属多次收到当地医院发出的病危通知。2022年12月29日,家属将已深度昏迷的李先生送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此时,医院的急诊正处峰值运行状态,病房“一床难求”。为此,全院医疗资源统筹调配,打破内外科藩篱。神经内科的王京医生是当日总值班,他也是当即决定收治李先生的医生。王京认为,李先生很可能是代谢性脑病,需要尽快治疗,早期改善脑功能。
      
       床位异常紧张,为了克服这一现实困难,经多方考虑,救治团队最终决定由神经内科收治,与肾内科联合诊治。
      
       神经内科丁晶教授团队对患者作了全面的病情评估:李先生已处于尿毒症阶段,肾脏功能很差,几乎完全依靠透析清除体内代谢废物从而维持生命。治疗用药受限,成为诊疗的重要挑战。在院期间,除了神经系统病变,医生们还发现,病人存在心功能指标异常。
      
       脑、肾、心三重受损,患者的这些情况给团队在选择治疗方案上带来巨大考验。在神经内科汪昕教授的指导下,团队联系了肾内科、心内科会诊,得出一个个体化治疗方案:在调整腹透方案的同时,通过控制癫痫、抗感染、抗炎、抗排异等治疗,同时辅助营养神经、补钾、护胃、补钙等对症支持治疗,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和各项指标。
      
       终于,经过十多天的综合治疗,李先生逐渐恢复意识,各项生命指标恢复正常,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1月16日早晨,李先生早早收拾好行李,拿到最后一张验血报告后,他出院与家人团聚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