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创意新颖、理念前沿的好物汇聚2022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制图:冯晓瑜
■本报记者 张懿
设计之于城市,相互间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正在加快推进“五个中心”建设的上海,为何要把打造世界一流“设计之都”作为自己新的追求和目标?昨天在沪开幕的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上,来自国内外的顶尖专家和企业家登上讲台,通过讲述自己与设计之间的“缘分”,对上述问题进行了阐释。记者发现,设计在当下正实实在在地为许多经济活动赋能,而像上海这样汇聚了全球创新资源、形成深厚产业生态的城市,也注定成为设计业发展的中心与福地。
打破行业边界的开放式设计
当我们都注意到上海作为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属性的同时,很少人会意识到,上海本身已经是一个设计中心。在开幕论坛上,许多来自头部企业的嘉宾透露,他们早就以上海为核,完成了设计领域的布局。
华为公司常务董事余承东表示,上海不仅是华为4G、5G等无线通信技术的研发中心,还是华为旗舰手机和华为汽车的设计和研发中心。事实上,华为在全球多个设计中心城市都布局了设计中心,比如德国慕尼黑、法国巴黎、意大利米兰,以及上海。余承东说,德国的工业设计天然带有强烈的秩序感,巴黎米兰则汇集了时尚、艺术和浪漫的元素。上海作为一座融合了历史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城市,华为最终是在上海将全球的设计结合起来,转化为商业产品走向市场。
华为选择上海,是因为这里拥有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氛围和平台。无独有偶,中国商飞同样是一家供应商遍布全球,同时在各地拥有制造和试验基地的领军企业。就是在这种情况下,C919国产大飞机的设计工作全部集中在上海。中国商飞首席科学家、C919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光辉用一个故事,表明了上海的独特优势——飞机最基础、最首要的设计就是气动外形设计。传统的气动设计需要依靠超级计算机仿真,有时仅仅解一个方程,就要花费几天甚至一周时间。而在人工智能(AI)创新创业活跃发达的上海,中国商飞找到了合作伙伴,将AI引入气动设计,从而使设计耗时减少了95%以上。
正如本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的主题所说的——“设计无界 相融共生”。如今,设计越来越强调跨学科交叉融合。而所谓的“无界”,最重要的就是打破行业边界,以开放式的设计,为商业和技术探索出更好的创新路径。
意大利设计大师、孟菲斯学派创始人阿尔多·契比齐说,设计者需要开放,通过联合创新突破边界,让不同的知识为我所用,从而达到新的未知领域。
作为对契比齐的回应,同济大学副校长娄永琪说,上海正在打造设计之都,事实上最好的设计学院可能就是城市本身。
以设计带动制造的时代命题
设计如何为产业和经济赋能?娄永琪回忆了自己在若干年前参与一项国家级设计战略研究时的经历。当时,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科学家同时在主持一个聚焦“中国制造”的课题。他们发现,世界上几乎所有制造强国都是设计强国。这自然引出了一个疑问:究竟是制造推动了设计,还是设计推动了制造?
经过缜密思考,那位老科学家认为,设计是更重要的因素,因为它是许多智力活动的源头。
昨天参与大会开幕活动的一位政府官员也在发言时谈到,当前,新一轮信息技术与工业设计加速融合,制造业的产业形态和发展模式也在深刻变革,由此,工业设计牵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日益彰显。这种判断,实际上使得上海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具有了更强的时代意义。
余承东表示,中国要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把中国品牌打造为世界品牌,设计应该成为重要的桥梁,“无论是提升产品品质,还是完成品牌高端化,中国设计都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谈到设计对于中国制造的意义,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总设计师邵景峰深有感触。他说,随着国产汽车设计突破“温饱阶段”,进入塑造品牌、追求颜值的阶段,设计面临着越来越高的要求。汽车作为最直面消费者的行业,传统设计已无法应对市场竞争,必须引入更多新技术、新理念。为此,着眼于形成全球竞争力,上汽集团在全球布局,在各个细分市场打造设计矩阵。
不仅是汽车、手机这样的消费类产品,高铁、邮轮等集工业之大成的顶级产品,也非常依赖设计。中船集团外高桥造船公司正在积极推动我国第一条国产大邮轮的建造,总经理陈刚说,邮轮作为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本身就是个性化定制的。围绕安全、绿色、智能等诉求,设计贯穿了邮轮研发制造的整个过程。中车青岛四方机车副总经理、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陶桂东说,我国高铁正秉持“设计无界”理念,不断挑战极限。比如,从地理边界层面看,未来,川藏铁路将推动高铁突破高寒高海拔条件的限制;在运行边界层面,不久前中车刚刚利用既有的350公里线路,进行了运行时速超400公里列车的实验——可以说,中国设计将不断推动中国制造完成一个个突破。
让世界级大师认可的圆梦福地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发展的缩影,它以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孕育出独具特色的设计文化和多元融合的设计成果。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上海成为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的重要节点,海内外顶尖人才纷至沓来,创意要素、设计生态加速汇聚完善,全市创意和设计产业蓬勃发展,去年规模达1.6万亿元。这些都使得上海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面临非常好的局面。
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吴金城昨天表示,上海将把设计理念充分融入产业发展、空间环境、公众服务、民众生活、城市品牌5个维度,推动设计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预计到2025年,全市设计产业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到2030年,建成世界一流“设计之都”。
阿尔多·契比齐自2018年开始就长期居住在上海。他说自己在全球很多地方生活过,但唯有上海让他感觉到城市为人们提供了大量探索的弹性和空间。他眼中的上海,是一座“充满了好奇心的城市”,学生们“像海绵一样求知若渴地学习”,同时各种设计师都能在这里得到用武之地。契比齐强调,意大利的设计始于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构筑了一条通向美学和人文精神道路;而当下,上海“正在经历一场文艺复兴”,这样的城市是他“最适合工作的地方,是未来的福地”。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达瓦·纽曼的看法也与契比齐形成呼应。她说,上海一定会是“未来10年设计的热土”。
除了海外设计大师,上海对于那些有意大干一场的本土设计人而言,也是一个非凡的圆梦舞台。邵景峰说,过去,中国的设计者面临一个共同的课题,就是民族设计风格一直未能在世界上彰显。但是,接下来,随着时代的演进,中国特色的汽车设计一定会在全世界越来越清晰,中国消费者也一定会越来越大胆地使用国产产品:“这种消费趋势,是我们希望打造的真正的‘国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