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之眼”利用声光电VR展示,在微小空间中创造出“元宇宙”氛围。
■本报记者 史博臻 周渊
我国正由“制造大国”迈向“设计大国”,逐步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质变,工程设计在产业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综合效益。昨天举办的“设计赋能产业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企业管理者聚焦工业、数字经济等领域,围绕数字化时代工程设计、技术提升、管理创新、自主核心能力发展等,为产业数字化转型“寻方把脉”。
设计3.0:赋能传统制造业转型
轻工行业“国家队”中国海诚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瞄准以设计为龙头的工程总承包业务以及全产业链条,提供咨询设计、制造采购、施工安装、系统集成、运维管理等一站式智慧工程服务,探索智慧工程贡献美好生活。
论坛现场,中国海诚党委副书记、总裁陈荣荣谈到,早期的工程设计1.0主要靠一张图纸、一支笔,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到来,平面图纸有了3D效果图助力,设计变得更高效。海诚积极探索面向未来的设计3.0,每个设备、每件材料都有专属“身份证”,构成一个数字孪生体,它贯穿设计、建造、交付、运维全过程,以数字化、智能化服务赋能产业发展。“在传统制造行业,工艺是灵魂,而数据则将成为新的优势。比如数字化运维服务,在监管方面能形成产业数据互融互通,以大数据为支撑的协同业务将提供故障诊断、预测性维护、无人巡检等服务,还有助于城市园区、楼宇、企业进行节能改造,数据将成为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他说道。
作为设计背后的力量,工程造价和预算领域的服务商也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广联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数字设计研究院院长彭武提到,广联达今年发布了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软件数维设计产品集。数维设计以自主知识产权的图形平台为基础,搭载涵盖建筑、结构、机电等专业设计产品,通过“端+云”的形式打破各专业间壁垒,大幅提升协同效率。同时,结合设计师的需求和习惯,以数据来驱动设计场景实现,提高整个行业的数字化水平。“为传统工程设计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工具,也提供一种转型策略和解决方案,为设计企业赋能”。
5G+工业互联网:助力行业数智化
随着新的发展理念和数字化技术不断涌现,信息化、系统化、集成化的工程设计将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1G打电话,2G发短信,3G看图片、听音乐,4G在线直播……每一代通信技术都在前一代的基础上不断演进,如今接力棒来到5G手中。2016年2月,工业互联网联盟成立;2019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放5G商用牌照;2021年,国家十部门联合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在三大领域重点推进15个行业的5G应用。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标识解析国际根节点建设完工,各地建成208个二级节点。可以说,充分释放5G对数字经济发展的赋能作用,以用促建、建用并举,是确保我国5G行稳致远、持续领跑的关键所在。
作为5G新基建的运营商,中国移动如何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论坛上,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工业能源产品部总监康晓介绍,中国移动通过整合相应能力,形成了“连接+算力+能力”的新型信息服务体系。依托九大行业,发布“平台9 one计划”。其中onepower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全国累计支撑了1080个项目。以“透明工厂”为例,通过5G+数采,汇聚各类数据,实现订单透明、质量透明、产能透明、库存透明,确保生产数据实时搜集、订单进度随时查看、设备异常及时预警、产品质量快速追溯、工厂产能准确把握、量化指标优化决策。
如何提高能效,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点。对此,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绿色智能制造总经理吕晋晗阐述了“四维融合”理念:第一个融合,是能源与自动化的融合,两者融合才能实现效率提升和节能降耗;第二个融合,是终端到云端的融合,即从底层终端设备到中间的边缘控制,再到顶端的云和数据应用纵向打通融合的理念;第三个融合,则是贯穿于从设计到建造、运营与维护整个生命周期的融合;第四个融合,是从分散式管理到集成化的企业管理。通过数字化平台,将分散、相互独立的各个点归集,实现集成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