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嘉旖
正在打造“科创中心主阵地”的宝山区日前传来好消息,经过一段密集施工期,环上大科技园科创生态圈建设初具成效,通过推出“科创宝”、培育技术经纪人和组建大学科技园联盟,牢牢瞄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这一关键环节,孵化更多“硬科技”。
据了解,这也是去年底宝山区成功揭榜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2021年度全面创新改革任务清单后产出的新成果。作为本市唯一一个以区为主体入选的创新改革任务,宝山区以先投后股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科创宝”是这一创新架构中的关键一环。
借由精准算法,快速匹配到需求企业
最新、最前沿的创新成果,如果能早一步应用到产业,或许就能抢占先机。实践中,一头连着高校、一头连着企业,“近水楼台”的大学科技园曾被寄予厚望。
不过,市人大代表王志敏在实地调研后却发现:“目前上海大学科技园的成果转化普遍较低,成熟度和适用性都不强,难以接驳市场。”为此,辖区内拥有多个大学科技园的宝山区专门推出一款新工具——“科创宝”。宝山区科委负责人这样注解,它就像科研成果转化领域的“淘宝”,更高效便捷直连供需两端。高校科研者只要在其后台运用关键词检索,借由精准算法,就能快速精准匹配到需求企业。
为搭配“科创宝”上线,宝山区还定向培养了一批稀缺新型人才——技术经纪人。“科创宝”上线后,需要大量既懂技术、也了解市场的技术经纪人在平台上“开店”。他们就像是“翻译官”,以供需双方听得懂的“大白话”解读技术需求,促成成果转化与交易。
拓展创新平台,助力科研成果转化提速
孵化“硬科技”,也离不开一批创新平台。今年上海两会上,不少科技领域的市人大代表“集体吐槽”——走出实验室的最初二三年“最难熬”。一方面,不再有课题支持,缺少各类高校资源助力;另一方面,由于创新成果尚处萌芽期,也很难被以经济效益为先的社会资本看中。
然而,这类“种子选手”一旦撑过这段困难期,或许就能成为新赛道上的“明日之星”。为此,代表们期待能产出更多开放共享的新型研发机构。
在宝山区相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四家创新平台日前揭牌成立。其中既有聚焦新药研发的中试放大平台,也囊括了生物医药公共测试平台等。这些针对痛点环节“靶向”催生的各类创新载体,将进一步加速集聚各类资源。同时,这些创新平台也将成为“科创宝”的新用户,助力科创成果转化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