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2-01-24 第27,119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4版: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发挥上海优势,打造绿色低碳新赛道

       ■本报记者 张天弛
      
       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总成交额76.61亿元,去年7月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上线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近日晒出了去年的“成绩单”。
      
       绿色低碳已然成为上海发展的新赛道之一,那么,这条新赛道要如何“上路”?今年上海两会上,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纷纷来“指路”。
      
       发展绿色低碳,建筑能源物流产业大有可为
      
       履职10年以来,市政协委员柏国强的几乎每份提案都是聚焦“绿色低碳”。今年上海两会上,他带来了题为《发挥上海优势,加快打造绿色低碳新赛道的建议》的提案。
      
       “上海在打造绿色低碳新赛道中具有比较好的优势。”柏国强说,上海在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的研制、海上风电场建设、太阳能电池部分装备技术等领域都具有先进水平,同时,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科创中心建设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助力下,上海有发展绿色金融的先发优势。
      
       对于下一步布局绿色低碳新赛道,柏国强委员建议在一些领域发力。“可以对有成套装备技术和终端应用前景的项目加快产业化。”他举例说,上海的清洁煤电技术就是一个很好的项目,“现在我们能做到发1度电仅用251克煤,排放的氮氧化物主要污染物仅有欧美同等水平排放的1/10到1/20,在国际上是遥遥领先的,可以大力发展。”他补充道,此外,像上海深远海风电、光伏晶片这些技术,在技术层面上也是领先的,但由于面向终端的配套产业链不完整,尚未形成发展优势,“下一步的发力点就是补全产业链,推动这些技术更广泛应用”。
      
       市人大代表沈群慧则建议,应加强公共建筑的节能降碳作用。“从国际经验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将逐渐超过工业、交通等领域,居于社会能源消耗的首位。”她以自己所在的长宁区举例说,全区72%的碳排放量来自于建筑领域,其中超过7成的碳排放来自公共建筑,“因此,公共建筑持续节能降碳、推广清洁能源是未来双碳工作的核心任务”。
      
       不过,新建公共建筑要实现低碳节能的目标,需要在设备和设施方面持续增加投入,这是一笔不小的投资。沈群慧代表说,据统计,平均每平方米的投资成本将增加100至1000元,而且投资回报期也比普通建筑更长,因此,目前建设方积极性并不高,“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对低碳公共建筑的支持力度,从土地、规划、建设等领域制定综合的扶持政策”。她说,与此同时,金融领域也可以创设绿色金融,为低碳公共建筑项目提供利息更低、还款期更宽松的绿色贷款。
      
       还有一些市政协委员把目光聚焦到快递包装上,曹文洁委员提出,应打造“绿色物流”,让商家和物流企业选择更为经济环保的包装方式,避免过度包装,减少浪费;陈欣等16名委员一同建议,应鼓励电商减少泡沫包装的使用,除易碎品、需要冷冻的食品外,不必要时不要使用发泡高分子材料,如确需使用,也鼓励采用米糠、瓦楞纸、秸秆等材料进行减震保温处理。
      
       落实“碳普惠”,人人都是赛道上的“奔跑者”
      
       大家都知道在蚂蚁森林里“种树”“养小鸡”“经营果园”,但鲜有人了解上海的“碳普惠”。沈群慧代表说,这是由于上海的“碳普惠”工作,目前尚缺乏应用场景的开发,市民的认知、参与度还不够。她建议,下一步要加快推进上海“碳普惠”工作,加强对应用场景的开发,善于发掘企业获利与公众碳减排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最大限度调动企业和市民参与的积极性。
      
       她进一步举例说,蚂蚁森林上有一项绿色行为叫“少开一天车”,可以获得非常高的绿色能量,因为它是与保险公司合作的,少开车可为保险公司带来利益,保险公司就愿意为这项绿色行动提供较高回报。“碳普惠平台要增强公众的获得感,可以学习蚂蚁森林、养鸡场、果园等小游戏进行探索开发。”她说,除此之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开发碳普惠平台可以依托市民日常习惯使用的平台,如依托微信开发公众号或小程序等,“如果开发新的App,可能较难调动起市民的下载意愿”。
      
       陈玲委员也建议,对企业来说,节能减排的技术改造虽然减排成效较大,但价格高昂,耗时也长。“在企业进行技改的同时,我们也应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每人减少一点碳排放量,积少成多,也是一笔可观的减排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