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稻田边的朱家角镇林家村艺术活动中心。 本报记者 张伊辰摄
用实干全力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 姚凯
两年来,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在推进人民城市建设的实践中有了更新的认识和体会。
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根本遵循
我们感到,在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必须重点把握三个方面:一是在思想认识上,始终坚持人民城市发展规律。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把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作为工作的落脚点。二是在发展策略上,始终坚持“抓民生也是抓发展”。更好地把人民的需求转化为发展的动力。三是在治理方式上,始终坚持共建共享共治。既要对标国际国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深入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又要紧紧依靠人民,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凝聚民心民智民力,激发人民的主人翁意识。
人民城市建设重在实践
两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实干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一是用情保障“基本民生”。旧改工作全面加速,居住在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的群众将于明年彻底告别“拎马桶”的生活。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成规模化推进,让更多的“悬空老人”脚踏“实地”。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让城市亮出更美的天际线。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既帮助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的居住问题,又为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等城市一线劳动者提供“一间房”和“一张床”式供应。二是用心提升“品质民生”。“一江一河”滨水公共空间贯通提升,是人民城市建设的最生动实践,以北外滩世界会客厅、苏州河华政段“一带十点”等为标志的滨水公共空间,正成为市民休闲打卡地。以“三心一针”做好城市管理精细化这篇文章,在细微处体现城市品质和城市温度,如开展桥下空间改造提升,通过城市空间的复合利用,打造可欣赏、可漫步、可参与、可阅读的公共活动新空间。三是用力守住“底线民生”。以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为抓手,坚决守牢城市安全底线。
人民城市建设贵在坚持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持之以恒推进人民城市建设。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突出一个“全”字。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各环节,最终形成管理闭环。二是强化标准引领,落实一个“细”字。把服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城市的“一砖一瓦” “一草一木”。三是强化数字化转型,体现一个“新”字。推动城市治理方式创新。助力打造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超大城市“数治”新范式。
牢记殷殷嘱托,争做人民城市建设标杆
中共杨浦区委 谢坚钢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杨浦滨江时,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杨浦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争做人民城市建设标杆,不断为上海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贡献智慧和力量。
提高党对人民城市建设的领导能力
总书记提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后,我们第一时间明确将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明确提出把杨浦滨江作为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核心区域,加快推进人民城市建设,建成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开馆以来,参观人数已经突破20万人。
壮大人民城市的发展动力
我们大力发展“五型经济”,加快形成在线新经济、现代设计、智能制造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全区已集聚美团、B站、字节跳动等一批领军企业,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收两年平均增速达20.9%。我们牢牢把握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机遇和重大使命,拿出杨浦滨江区域近六成土地来建设“长阳秀带”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力争到2025年集聚30家以上头部企业、3000家以上创新型企业、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
激发人民城市的治理活力
我们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化拓展“一线工作法”。充分发挥人民建议征集等制度作用,把杨浦滨江作为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示范区,率先建立全市首家基层人民建议征集站,构建起1个示范区+12个街道工作站+X个合作伙伴的工作网络。不断把群众的“想法”变成工作的“办法”,把群众的“金点子”变成发展的“金钥匙”。
彰显人民城市的宜居魅力
我们加快打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城区环境。一方面,加快破“旧”。把旧改作为最大民生,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剩余的1.5万户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改造任务。加快推进加装电梯、早餐工程、居家养老等民心工程,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另一方面,全力立“新”。科学改造公共空间,全力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世界会客厅”全域旅游特色示范区、公园城市先行示范区,让人民城市的底色更暖心、亮色更耀眼。
人民城市建设是上海未来规划永恒主题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张帆
上海规划学界的同行们普遍认为“人民城市”的理念深刻揭示了中国城市发展的“人民”属性,“五个人人”更是“上海2035”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精准指南,上海规划工作又迎来了新的春天。
牢牢根植人民,以五大新城规划、旧区改造等为重点,努力供给人民期盼的规划
上海的规划编制,坚持围绕“率先发展”、“急难愁盼”等问题挑战,把五大新城、旧区改造等作为推进“人民城市”实践的重要抓手,力求通过高水平规划供给,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
在规划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个新城时,以“迈向最现代的未来之城”为愿景,聚焦“最具活力、最便利、最生态、最具特色”等发展要求,深化了城市副中心的总体定位和能级要求,加大“产业发力”的空间腾挪,完成了“1+6+5”政策框架和总体设计到专项指引的落实机制,全面提升新城的综合竞争力,塑造具有“实力、魅力、引力”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旧区改造是事关百姓福祉的民心工程,本轮旧改规划聚焦黄浦、虹口、杨浦等最后攻坚区域,以多专业协作的方式,深化了里弄格局、肌理密度、建筑形制等成片风貌保护等探索,创新“政企合作、市区联手、跨区平衡、场所联动”等政策机制,释放土地价值,还原里弄记忆,为探索超大城市风貌保护与城市更新有机结合的新路径提供了鲜活样本。
不断造福人民,以“一江一河”滨水区规划等为抓手,让人民享受最优质的空间
“一江一河”是上海城市形象的标志性空间和体现功能辐射的关键区域,历次规划都把握国际滨水区发展经验,通过滨水岸线贯通、公共品质提升、生态环境优化、历史遗产活化、文化要素赋能,变堵点为亮点,让旧貌换新颜。今天的黄浦江和苏州河已焕发出迷人的魅力,展现出世界级的风采,昔日的“工业锈带”变身为“生活秀带”“发展绣带”。
紧紧依靠人民,以社区生活圈、空间艺术季等为载体,实践人人参与的空间治理机制
坚持以“开门做规划”为工作方向,不断进行“规划过程由群众参与、规划成效让群众评判、规划成果让群众分享”的实践。
自上海率先在全国提出“15分钟生活圈”后,社区规划编制已向纵深推进,涌现出“美丽家园”“缤纷社区”等一大批以基层实践为主的规划成果。今年又结合2021年空间艺术季举办,设置了1+20的长宁“上生新所”市级主题演绎展区和曹杨、田林、临港等区级体验区,扩大了公众参与和社会宣传。
上海“人民城市”建设是未来规划工作的永恒主题,我们将对标国际、广泛学习,在上海“五个人人”要求的指导下,不断贡献智慧、创造奇迹。
上海落实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刘建军
“人民城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成果。两年来,上海在落实“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过程中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探索。
依靠顶层设计构建人民城市的引领体系
《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新篇章的意见》是通过顶层设计构建人民城市引领体系的集中体现。该意见提出的很多判断都是突破性的。该意见是新时代上海落实人民城市的宣言书。它从理念、制度、主体、手段、目标等多个方面规定了上海今后实现人民城市的方向与路径。
依靠数字化转型构建人民城市的服务体系和管理体系
上海在依靠数字化转型构建人民城市服务体系与治理体系方面做出了重要探索与创新。以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为牵引,将服务体系与管理体系融为一体。上海构建的街道层面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和市、区层面的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成为支撑服务体系和管理体系的两根支柱。上海的数字化转型具有重塑政府、重塑管理、重塑空间、重塑生命的巨大能量。上海城市服务体系和管理体系的数字化转型,为人民城市的落地生根奠定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依靠整体性治理和整体性规划构建人民城市的公共空间体系
衡量人民城市最为重要的直观性指标之一就是公共产品和公共空间的供给规模、供给能力与供给速度。首先,上海通过整体性的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对市、区、街道以及社区的治理职能进行了科学的配置和规划。社区工作者队伍体系的构建直接延伸到城市治理末梢的最后一公里。其次,上海通过整体性规划为人民提供最大限度的公共活动空间。毫不夸张地说,上海贯通的黄浦江45公里公共空间以及正在进行的苏州河沿岸公共空间的贯通,可以说是世界范围内最“豪华”的公共空间。我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单位、很多居民为公共空间的贯通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所以,我有一个建议,要把这些可歌可泣的事迹在黄浦江和苏州河沿岸立碑为证,让我们的后人永远记住他们,与此同时,也为公共空间注入文化内涵,铸就一个城市的文化记忆。
依靠创新社区治理体系构建人民城市的支撑体系
落实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终点在于社区之中。上海在社区这一扁平性的治理空间中,为全国提供了很多响亮的品牌,贡献了很多可以复制的经验与模式。例如发端于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的“三会”制度、虹口区的“全岗通”、杨浦区的“社区规划师”等,都是通过社区治理创新构建人民城市支撑体系、做实人民城市“细胞工程”的重要体现。
用心感知群众困难 用情做好民生实事
徐汇区徐家汇街道党工委 万小岚
2021年,徐家汇街道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对标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卓越徐汇建设要求,做深做实社区治理,努力使居民的生活更有品质、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把民生福祉作为社区建设首要任务,电梯加装驶进“快车道”
徐家汇街道积极探索加梯建管一体化,联动安排设计、施工、维保等一系列事项,统筹推进加梯与老旧小区综合修缮、非机动车充电车棚改建、架空线入地、污水管线移位等一揽子项目,带动人居环境整体优化。今年共征询通过96台,签约82台,开工26台,已竣工16台。
项目推进需要科学设计,取得共识却要动之以情。乐山六七村有一个楼栋的101室业主一开始非常抵触,把上门征询的工作人员堵在楼道。受他影响,一楼其他居民也加入了反对行列。街道从一楼居民实际出发,制定了加梯配套方案,改造油烟排风,铺设防滑瓷砖,楼梯死角改成公共客厅。及时帮助其儿子落实就业,解决燃眉之急。他主动找居委表示支持加装电梯,并加入了“三人小组”牵头加梯协商。现在整个小区的35个门洞,已成功签约30台,14台已竣工,16台正在施工中。
加梯,其实是架起了连通群众心里的梯子。以民为本,就是从人民群众需要什么、期待什么、操心什么出发,才能将民心工程做到人民心尖上。
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打造城区高品质“生活圈”
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社区“15分钟生活圈”,推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高品质建设。街道王家堂邻里汇便是其中一项探索。在邻里汇,全职妈妈在乔家栅点心师指导下制作海派点心;大学生志愿者教老人使用打车软件;幼托点的孩子在结对长者的辅导下学唱上海童谣……距离王家堂邻里汇不足400米处有一个菜场,马路对面正在建设一个社区食堂,隔一条马路还有一个卫生服务点。不少居民感慨,步行15分钟,生活需求样样安排上。
坚持公共议题“三问”于民,共绘社区治理“同心圆”
乐山路曾有块杂草丛生的空地,常常被私堆建筑垃圾。经街道整治之后,对于清理出的空地用来干什么,居民又议论开了。最终,设置晾晒点的提议得到了大多数居民响应。街道又邀请专业机构在了解居民晾晒习惯和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了三层合一的晾衣架,还制作了一个样品让居民试用,再结合“用户体验”加以完善。现在,晾晒点建成了,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乐来晒”。居民们边晒衣服边聊家常,继续讨论如何有序晾衣、如何打理好周边绿化,晾衣点成了社区议事厅,大家笑称“乐来晒”更是“老来赛”。
从“乱晾晒”到“老来赛”,这一改变的背后是居民的全过程参与、要多和群众商量着办,先让群众“点菜”,进而赢得群众“点赞”。只有尊重群众,引导居民参与,才能形成诉求和意愿的“最大公约数”,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人民城市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