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人:曾炳芳(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原副院长)
今年年底,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临床诊疗中心即将完成结构性封顶,全新的骨科大楼将为市六医院骨科的再一次腾飞提供契机。市六医院将持续聚焦提高临床技能、服务质量和科技创新,打造国内领先、亚洲一流的骨科临床诊疗中心,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医疗服务和健康需求。
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手术在此诞生
1963年1月2日,市六医院的陈中伟医生(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他的同事们在医学界“爆炸了一颗原子弹”,对上海一名青年工人王存柏被冲床离断的右手进行成功再植,5个指头全部成活。这是世界首例成功的断肢再植手术,周恩来总理获悉这一消息后,特地在上海接见了陈中伟。
第一例断肢为何会成功?在陈中伟看来,主要就是靠医生的技术基础和思想基础,以及集体的力量。
第一个“断肢再植”的成功,并非一朝一夕的偶然。技术基础是临床经验的积累,把一只断手接上去,需要固定骨头重建骨支架,缝合肌腱重建动力,缝合神经重建感觉和手内在肌的功能,缝合皮肤关闭创面,这些都是骨科医生的看家本领。他们就是怀了这样的执念,在碰到具体难题的时候,一次又一次想出了解决办法,迎来第一例断肢再植手术成功。
市六医院骨科的发展,就是遵循了这么一个路线。此后,陈中伟离开市六医院,于仲嘉医生也是这么做。他当时看到年轻人的手没了,端着杯子喝口水都困难。他就开始想办法,把脚趾头搬到截肢以后的前臂,来再造这个手,这就是他的高人之处。他把这些手术归纳、总结、完善,最后变成了一项完整的技术,命名为“手或全手指缺失的再造技术”。这项技术得到国家发明一等奖。
聚焦更多临床问题,建起一支骨科“航母”
在前人的基础上,我们做什么呢?首先就是学习和传承,但更重要的是,要发现临床上更多的问题。我们看到修复肢体残缺,再造手指,病人从受伤到做手术,中间间隔了很长时间,这段时间里,病人承受了很多痛苦。那我们就想,可不可以运用前人的技术,把原来择期修复的病人,在急诊时就进行手术修复,这样病程缩短了,不用把伤口包起来等一两年再来做,病人可以少吃苦。
我们做的事情,就是急诊修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从技术上来讲没有太大的进步,用的都是前人的技术,但是从解决临床问题上可以说是开创出了新局面。
另外,显微外科技术也有新的发展。张长青医生提出用游离组织移植术来解决股骨头坏死这一“不死的癌症”,并持续做各种基础研究,为的就是把技术做得更透、更深,这项技术获得了教育部的科技成果一等奖。
20世纪70年代,我担任市六医院骨科主任时,骨科的排班是围绕急诊进行的。虽然在病房里,我们也会处理择期病人,但主线还是急诊。后来,我去日本参加了一个骨科年会,发现随着时代发展,病人会改变,创伤会越来越少,必须要顺应潮流作出改变,我们需要有一些医生专门处理择期的病人。
于是,从治疗技术比较成熟和病人群体比较固定两个方面考虑,首先分出修复重建外科和关节外科两个亚学科,开启了亚学科建设的历程,也为未来骨科的建设和发展积累经验。
在综合医院里,骨科最早建立亚学科的就是市六医院,建起了一支骨科“航空母舰”。2001年,市六医院骨科首批获准成为上海市创伤骨科临床医学中心。2005年,创伤中心大楼落成,修复重建外科、创伤外科、关节外科、脊柱外科、关节镜外科和矫形外科的分科瓜熟蒂落,正式成建制建立6个专业、9个亚学科,称得上是专业门类齐全、人才梯队结构合理、临床科研并进的大型综合医院的骨科临床诊疗中心。
希望年轻的一代都要朝前走
今年的骨科医师分会开年会,让我做个报告,我选了个题目,叫做《骨科医生的担当》。张长青医生给“钢铁战士”刘琦做手术,要知道给名人看病除了技术,还要有魄力。张长青有这个魄力,最终刘琦可以站起来走路了。又如,世博会期间,工地上有个工人脚受伤了,送到附近医院要截肢。他后来又被送到市六医院,柴益民医生当时也觉得,截肢是最保险的,但还是想尽力保住他的腿。最后,市六医院骨科医生团队花了很多时间,保住了这条腿,病人还能继续走路。这分魄力就源于担当。
现在,我们骨科医生也承担着援藏、援疆任务,都做得很不错,帮助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成功晋升为三甲医院;帮助喀什第二人民医院,把学科建了起来;支援云南西双版纳,也搞得有声有色。
在我看来,市六医院骨科的发展,一直离不开这八个字:知难而上,敢为人先。比如,张先龙医生主攻关节,他关注到人工关节最棘手的问题——感染,如今专注于这方面的研究,成立人工关节感染委员会。如果这方面能取得突破,那人工关节水平就提高了,可以给全国的医生解决后顾之忧。
另外,赵金忠医生主攻关节镜,他提出肩关节脱位的病人该如何重建?为此,他做了新的尝试。罗从风医生主攻膝关节骨折,经过研究和不断实践,提出了新的方法。他认为医生不能只关注骨折,还要看到与膝关节稳定性相关的韧带。他提出的理念就是要超出骨折,在临床上创立一个整体处理模式。
我举这些例子,其实是想表明,将来的骨科临床诊疗中心的发展,就是看各个亚学科各展才能,要用这么好的基础,用集体的力量来做。我希望,年轻的一代,要朝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