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1-08-11 第26,953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10版:文汇学人

厚植中国学术的青春力量

       本报记者 陈瑜
      
       青年学者是理论创新的先锋力量,是中国学术的未来与希望,但“发论文难”却是当下青年学者普遍面临的“生涯焦虑”。如何推动青年学者成长?近年来,上海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在青年学人成长过程中, ‘扶上马,帮一把’是学术刊物义不容辞的责任。”秉持这样的理念,自2014年起,《探索与争鸣》面向全国40周岁以下的青年学者和青年学生,发起青年理论创新征文活动,至今已举办四届,共计收到投稿3600余篇,评选出获奖论文近100篇。一些昔日的获奖者已成为学界的中坚力量,有的入选了国家“万人计划”。
      
       “国家”:青年学人的终极关怀
      
       “90后青年学人作为一个整体正在浮出历史地表。”这是两年前,第三届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征文大会上,主办方《探索与争鸣》编辑部的观察。日前, 《探索与争鸣》第四届(2020)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征文成果发布,从这次的获奖征文中,许多专家惊喜地发现,青年学人正成为积极践行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创新的主力军。
      
       本次征文主题为“技术创新与文明重构:新问题与新挑战”,其目的是为鼓励青年关心数字时代中国的转型和改革实践,把学术问题的研究与新时代中国发展转型中的重大理论现实问题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共收到来稿925篇,最终评选出24篇获奖论文。
      
       编辑部通过对征文来稿的词频共现分析发现, “国家”成为青年学人学术研究的重点。以获奖论文为例,无论是“制图术”还是“虚拟熟人社会”等概念,在文章开始阶段都采用了学科内部比较专业的分析方法和研究思路,但文章的最后,主题都导引到社会发展、国家治理与文明传播等宏大叙事层面。对于当代年轻学者而言,他们的研究逐步从学科内部的微小研究走向关怀社会现实的宏大叙事。
      
       此外,不少论文也不拘泥于特定的学科范式。有的以今日的独特视角关注中国当下发展,通过深入探究思考时代话题,如游戏与文化娱乐、新科技与劳动转型、算法与机器伦理等,创新话语表达方式,具有鲜明的青年特色与时代特征,并能够做出深入有价值的分析讨论。 “从整体上看,这些文章体现了一种勇敢无畏的精神,勇于创新,把生活当中已经提出的尖锐问题,借助各种理论资源一步步深入研究下去,这一点让我看到了中国学术的希望。”评委代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峰说。
      
       上海的“磁场效应”在扩大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为支持青年学人, 《探索与争鸣》打出了四记组合拳: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征文;优秀青年学人支持计划;青年学人优秀论文支持计划;全国优秀青年学人年度论坛。 “支持青年学人的一系列计划,为我们的健康成长提供可持续的学术道路,更多学界前辈和编辑老师一路上为我们指点迷津,小到论文的评审意见,大到由他们发起和引领的学术新话题。”一等奖获得者、南京大学助理研究员于京东这样说。
      
       多年来,征文活动对青年学人的“磁场效应”在日益扩大。此次稿件来源分布非常广泛,覆盖了国内除青海、宁夏、山西、西藏之外的几乎所有区域,还有部分来自海外的文章。从获奖分布上来看,24篇论文共27位获奖者分别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中山大学、中央党校、四川大学、华东师大、上海大学、广州大学、华中师大等20余所知名高校。
      
       “青年人思想新锐,具有理论创新的冲动和勇气,是学术创新和传承的重要力量,但当前青年人普遍面临科研压力大、论文发表难的问题。 《探索与争鸣》能够持续多年举办‘青年学人支持计划’系列活动,给青年学人提供支持,这是非常难得的。”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权衡说, “对于学术期刊而言,支持青年学人的各项举措也是创新学术共同体建设的一个有益尝试。把刊物特色和支持学术人才结合在一起,实现刊物发展和学人成长相互促进。”
      
       社科底蕴也是城市软实力
      
       茅盾先生曾说: “我如果不是到上海来,如果不是到商务印书馆来工作的话,可能就没有自己文学上这样的成就。”从历史上看,上海社会科学界群星璀璨、名家辈出,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也构成了上海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此过程中,包括学术期刊、报刊、出版社在内的文化传播机构发挥了至关重要的“磁场”作用,吸引天下英才近悦远来。上海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重镇,这本身就是软实力。在日前公布的打响“上海文化”品牌三年行动计划中,“理论研究传播高地建设专项行动”赫然在列。
      
       站位决定方位、格局决定结局。学者们指出,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今天,上海如何继续当好在全国首屈一指的“码头”、当好开风气之先的“源头”,从而勇立潮头,是值得思考的。新时代上海学术期刊要从增强上海城市软实力的新高度、新站位,持续支持青年学人成长,让“在全国有相当比例的哲学社会科学的青年才俊,能够在上海刊物上发表第一篇论文,在上海出版第一本学术专著,举办第一次个人的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