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1-06-30 第26,911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22版:中国道路理论特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务委员
       ■冯俊 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务委员
      
       中国共产党成立已经整整一百年了。“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
      
       如果要问,在这一百年里,中国共产党取得的最大成就是什么呢?回答应该是:经过长期奋斗和不懈努力,我们建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学习党的历史,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会使我们更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我们能够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适合中国国情
      
       世界社会主义已经有五百年的历史,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从外国到中国,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几个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向苏联学习,认为苏联式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后来毛泽东同志意识到,不能照搬照抄苏联模式,苏联经验到中国来会水土不服的,建设社会主义要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毛泽东明确提出:“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进行了大量周密而系统的调查研究,1956年2月至4月间,毛泽东分别听取国务院35个部委关于工业生产和经济工作的汇报,逐渐形成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指导意义的一系列看法,《论十大关系》就是毛泽东同志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结晶。党的八大把毛泽东同志探索的理论成果确定为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很可惜的是,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复杂的历史原因,我们没有能够沿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社会主义建设走了弯路,遭遇了挫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正确决策,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又转移到正确的轨道上来。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说:“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
      
       1982年9月1日,党的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同志为大会致开幕词。他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篇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言书,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确立。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的体制机制,让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
      
       中国的社会主义探索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它们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探索的两个不同阶段,既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基本制度、根本任务、奋斗目标基础上是相互联系的。但前一个时期我们没有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后一个时期搞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在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上又有着重大区别。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
      
       改革开放的实践探索使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要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之线和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之线交叉融合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科学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探索和基本经验,从理论上加深了我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认识。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作出了科学的定义,纠正我们以往将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的错误认识。邓小平同志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党的十四大正式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创造性地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经过新中国7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们形成了系统完备、运行有效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这个体系的最高层次是根本制度,我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根本领导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个体系的第二层次是基本制度,我们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内容的基本政治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内容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个体系的第三个层次是重要制度,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重要制度,在重要制度下还有具体制度、体制机制和有关方针政策。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中国70年来,我们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200多年走过的现代化道路,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实力跃上了新台阶,经济总量2020年突破100万亿元。人均GDP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改革开放以来,让7.7亿人摆脱了贫困,给世界减贫事业的贡献率超过了70%,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在极不平常的2020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战胜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方面取得了战略性成果,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载入史册的答卷。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中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部分突出强调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并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这是第一次将“共同富裕”写进党的全会文件,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向前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有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1964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代表党和政府郑重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即“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后来由于“文革”,当时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没有完全展开。1975年1月,周恩来总理在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重新明确了“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小康”的概念。邓小平说:“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概念,而是‘小康之家’。”“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小康社会”。按照邓小平同志的构想,党的十三大确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党的十五大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提出了新“三步走”发展战略。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的十九大提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到2050年这30年分两个阶段来安排: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党的十八大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这些体现了我们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
      
       党的十九大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进入新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们在社会主义的探索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创造是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党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经过长期探索得出的基本结论。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条党的基本路线我们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新的历史方位的判断看到变化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发展社会主义不仅是一个长期过程,而且是需要划分为不同历史阶段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一个静态、一成不变、停滞不前的阶段,也不是一个自发、被动、不用费多大气力自然而然就可以跨过的阶段,而是一个动态、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蓬勃生机活力的过程,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我们今天所处的新发展阶段,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又是站在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我们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在中国发展的一百年。历史向我们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未来有着广阔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