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1-06-30 第26,911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11版:文汇智库

科学把握百年大党的革命精神

       赵勇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革命精神是彰显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生动写照和历史明证。科学把握革命精神需要关注整体性视角、功能性视角、发展性视角。
      
       科学把握革命精神的整体性视角。从历史的整体性来看,科学认识革命精神从何而来。革命精神不是凭空而产生的,革命精神植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积淀着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标识和精神追求。正如毛泽东所言:“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精气神的生动写照。革命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
      
       从结构的整体性来看,革命精神是一个总体性的概念范畴,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探索中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革命精神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革命精神是特定历史时期和历史环境下的中国共产党人具体实践的精神凝练。革命精神的具体性体现为与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关联凝结,形成了与重大事件关联的红船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与重要会议关联的遵义会议精神等,与重要人物关联的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王杰精神、铁人精神等。这反映了革命精神总体性与具体性、理论性与人格性的辩证统一。
      
       科学把握革命精神的功能性视角。学好用好习近平总书记《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论述。从习近平总书记原原本本、原汁原味的论述中体会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价值意蕴。其一,“精神财富”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革命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王杰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太行精神、吕梁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其二,“精神动力”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革命精神具有强大精神动力的价值功能。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这些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精神财富的宝贵和精神动力的强大,就在于革命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凝结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有力回击了革命精神“包袱论”“无用论”“过时论”的错误认识和言论。
      
       科学把握革命精神的发展性视角。革命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传承革命精神,展现革命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不断增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对革命精神的最好传承和发展就是研究好、宣传好、贯彻好革命精神。顾红亮教授的专著以“革命精神世界”为主题,着重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历史逻辑、核心要素、实践路径、理论逻辑等进行深入专题研究,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形成的规律性认识,有助于科学把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概念特征、范畴体系与逻辑构建。
      
       传承发展革命精神需要学理、故事和实践的统一。用学理阐释精神。革命精神的内核是理想信念。坚定理想信念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上。这需要加强理论武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把握革命精神的学理支撑。用故事承载精神,把革命精神与事实、形象、情感、道理融为一体。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讲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价值逻辑,把握革命精神的中国故事。用实践检验精神,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新时代是强起来的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不断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保持奋发有为的精气神,把握革命精神的实践基础。
      
       (作者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