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鹏
帮助每位学生掌握2至3项体育技能,养成终身锻炼习惯;开发各类资源建立“三公里社区校外教育活动圈”;推动在相关高校设置“校外教育”专业方向的硕士学位教育……昨天,上海市教委等十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上海未成年人校外教育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发挥校外教育在未成年人全面培养体系中的作用,破解制约校外教育发展的瓶颈短板,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上海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工作。
帮每位学生掌握2至3项体育技能
未成年人校外教育是指利用校外各类场所等资源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公益性教育活动,是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意见》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应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强化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法治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生命教育。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科学探究、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人文和科学素养。
同时,要积极开展足球、田径、游泳、乒乓球、武术、冰雪等体育活动,帮助每位学生掌握2至3项体育技能,养成终身锻炼习惯。培养学生在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方面的鉴赏能力和艺术素养,引导学生体认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
依据《意见》,各级各类学校要把研学实践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注重思政课及其他课程与校外资源的衔接,精心组织探究性、服务性、体验性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要积极协调社区、校外活动场所等资源,用好校外教育场所资源,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鼓励开设“校外教育”硕士学位
《意见》还要求,加强市、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学校少年宫、少科站、研学实践教育营(基)地建设,就近就便开放共享中小学文化体育等活动资源。积极开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分中心、站)、社区志愿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学院(学校)、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等资源,建立“三公里社区校外教育活动圈”,编制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场馆标准和指南。应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育人水平,进一步发挥革命遗址、纪念馆等资源的校外教育功能。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中等职业学校、社区学院(学校)等单位,要按照“应开尽开”原则,向未成年人有序开放图书馆、实验室、实训中心、校史馆等教育资源。
推动校外教育发展,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意见》提出,要推动在相关高校设置“校外教育”专业方向的硕士学位教育。完善专职校外教育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制度。设立一批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带头人工作室,充分发挥引领示范和带教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