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1-05-10 第26,860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2版:专版

“红色物业”引领下,部分小区年均公共收益翻十倍,更激发共治热情——

上海:“红色物业”构筑基层治理环环相扣大格局

       ■本报记者 王嘉旖
      
       闵行区新虹街道,与“四叶草”仅一河之隔。曾经,街道内有房屋维修基金的18个小区每年公共收益约30万元,勉强维持收支平衡。启动创建“红色物业”后,这些小区在党组织带领下理顺责权、提升服务质量,率先接驳数字化治理,促进公共部位创收。如今,还是这18个小区,公共收益每年300多万元,翻了10倍多。
      
       在闵行全区,通过“红色物业”创建,39个小区实现矛盾清零,150个小区物业费成功调价,九成以上居民认为“红色物业”提升了整体生活品质。
      
       物业,“三驾马车”之一,基层社区治理中的重要力量。不久前,市党建引领物业治理工作现场推进会在闵行举行。当下,上海各区正推动“红色物业”建设,实践中,有些区将党组织覆盖至居民区、业委会,充分实现党建引领、居民作主;有些区探索物业实训基地,既培训物业,也让群众厘清责任权利;还有些探索智慧物业,提升“家门口”服务的质量,推动行业整体迭代。
      
       未来,上海将以“红色物业”建设为抓手,牵引出基层治理环环相扣、紧密协同的大格局。
      
       党建全覆盖,业委会获点赞
      
       长期实践中,业委会的组建运营无疑是最让居民们头疼的事儿。究竟什么样的人适合担任业委会主任?运营中,又该确立怎样的议事规则?
      
       “红色物业”建设中,不少小区通过组建党支部和党的工作小组,实现红色力量的全覆盖。在徐家汇街道,符合条件的79个业委会均成立了党的工作小组,52个业委会指派党建指导员。数据显示,辖区内居民区业委会委员中党员人数已达343名。在此基础上,居民区党组织对业委会成员人选从严把关,同时行使“人选建议权”“结构建议权”“资格审查权”等诸多权利。
      
       更多年轻党员开始融入社区自治。在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年轻的高级工程师杨镜仟就任业委会主任。在他带领下,一群青年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基层治理,发光发热。小区业委会不仅制定了经费支出管理流程,更安装起智能设备、加强停车收费监督。小区公共收益每年增收超10万元。
      
       “红色物业”率先转型智慧物业
      
       党建引领物业治理,初心和落脚点是增强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探索过程中,那些创建“红色物业”的小区也充分大胆试大胆闯,率先主动转型智慧物业。
      
       作为全区物业服务的平台,“闵行物业服务直通车”接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在实践中不断加载新功能——居民可以通过“直通车”上传物业服务不到位的信息和问题;管理端也能借助大数据平台获取“小区物业管理健康画像”。这一画像,不仅涵盖了房龄、服务收费标准、房屋维修资金等硬指标,还囊括了党组织引领力评价、物业服务能力、业委自治力等软指标。不同细分数据在平台汇集后,自动生成小区物业“综合健康指数”。
      
       静安区则创新打造了“易家享社区”App智慧物业平台。传统物业行业告别一把扫帚、一个工具箱的状态。从生活缴费、社区零售到家庭装修,十多项衍生增值服务顺利打通物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瓶颈。
      
       经得起检验,赢得了口碑
      
       “红色物业”,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只有把成效体现在破顽症、通堵点、攻难关上,才有说服力和号召力,经得起检验,赢得群众口碑。
      
       紧邻徐家汇商圈的乐山街区,曾经一度困难居民集中、物业矛盾突出。在街道党工委牵头下,5个居民区抱团,各职能部门统筹力量,组建起片区临时党支部。一个“红色物业联盟”顺利诞生,补齐了周边8个老旧小区、6458户居民的物业治理短板。“红色物业”牵引下,加装电梯等惠民实事项目也按下“快进键”。
      
       在全市首个物业管理实训基地,一条“红色物业”复制推广之路正逐渐走深走实。从楼道、电梯,到地下停车库,实训基地模拟了小区内各个生活场景。该基地的建立,既是为了让更多对物业没概念的老人厘清其职责内容,也是为了锤炼“红色物业”的服务能力。实训基地墙面上,张贴着一张小区物业应急预案表。新虹街道房管办主任周玮介绍说,根据不同类型应急场景,他们将其细分为地下空间突发事件、水浸、燃气泄漏、电梯受困等。每种场景对应着相应处置流程表,让来此培训的物业人员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