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席记者 徐晶卉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首个春节,健康与祥和成为关键词。留沪过年的市民和外来务工人员明显增多,也带动了上海消费市场春节长假期间迎来“开门红”。市商务委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春节假期,本市共发生消费金额204.2亿元,同比增长82.2%,消费人次1671万人次,同比增长63.9%,申城消费市场红红火火、购销两旺、平稳有序,呈现出传统与新潮相互碰撞的“上海年味”。
新春市场消费旺
根据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监测,2月10日至16日,本市支付端共发生消费金额204.2亿元,消费人次1671万人次。其中,外来消费次数高达536.4万人次,发生消费金额为76.6亿元,较去年春节同期分别同比增长95.4%和1.2倍。
从客流量看,节日期间,南京东路、南京西路、陆家嘴、徐家汇、五角场、虹桥商务区等13个重点商圈48家百货或购物中心客流量343.4万人次,同比增长2.3倍。比如,南京路步行街举办“人人街快乐”营销活动,线下营造12个沉浸式新春体验打卡点位,世茂广场首次携手敦煌博物馆推出 “飞天潮禧”主题展览,新世界城、新世界大丸百货、第一百货推出满减优惠活动,线上定制商圈红包和新年刮刮乐小游戏,春节期间拉动南京路商圈销售额同比增长3.5倍。
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春节长假期间,本市组织开展 “跨年迎新购物季”主题营销活动,一手积极强化疫情防控,一手精心策划扩大消费,春节假期(2月11日至17日)390家零售重点样本企业实现销售额76.1亿元,同比增长1.2倍。从业态看,影院、汽车、家电、金银珠宝、餐饮、购物中心等销售保持较好增长,同比增长1倍以上。其中,月星环球港、佛罗伦萨小镇、中信泰富万达广场、新世界城、港汇恒隆广场等样本企业,春节假期销售额同比增长6倍以上。◆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以休闲方式过春节趋热
留沪过年的市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增多,也为春节长假期间商旅文融合增添了不少亮点。“过年不回家,打算来豫园给妈妈买一条金项链弥补一下,这里金店集中,看款式比价格都很方便。”响应“就地过年”号召的江小姐表示,留沪过年要有满满的仪式感,她利用春节长假,先后打卡豫园、南京路步行街等地标,感受热闹气氛。
据悉,豫园商城新春民俗艺术灯会已经成为追寻“上海年味”的网红打卡活动,九曲桥畔的“江南百景图”民俗灯组、8米高的生肖金牛组合灯饰缤纷亮相,豫园商圈销售额同比增长1.8倍,支付宝交易金额比去年同比增长305%,排名全国第二。迪士尼旅游度假区、青浦区朱家角古镇等周边游受青睐,佛罗伦萨小镇、比斯特购物村(奕欧来)、百联奥特莱斯销售额均大幅增长。
观影等休闲方式在春节假期同样趋热。据猫眼电影统计数据显示,2月11日至16日SFC上影、万达院线等47家影投企业在上海全市共实现票房3.27亿元,观影人数达到520.8万人次,较2019年春节档同比增长1.2倍。支付宝数据显示,上海电影院消费排名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
保供稳价惠民生
美食是新春佳节的重要主题,“老字号的味道”从未缺席春节餐桌。节日前夕,市商务委指导餐饮烹饪行业协会推出434个年夜饭外卖门店名单,光明村、绿波廊、新雅粤菜馆、杏花楼等老字号企业纷纷推出年夜饭半成品大礼包;盒马鲜生举办“年货节” “过个美好中国年”活动,联合上海老饭店推出6套“上海老味道团圆年夜饭”套餐。市商务委的统计数据显示,春节假期沪上107家餐饮样本企业实现销售额2933万元,同比增长79.0%;美团外卖数据显示,上海外卖年夜饭订单比去年增长118%,品牌餐饮商家外卖销量同比增长100%,其中老字号和连锁品牌的年夜饭套餐受到消费者热捧。
与此同时,今年春节,上海主副食品市场平稳有序、购销两旺。监测数据显示,2月4日至17日猪肉批发交易量1.2万吨,同比增长42.9%,批发均价40.6元/公斤,同比下降15.4%。蔬菜集团蔬菜批发交易量8.4万吨,同比增长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