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嘉旖)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首个冬至日即将来临,记者从昨天召开的2020年上海冬至工作联席会议获悉,全市经营性公墓(骨灰堂)将在祭扫高峰日(12月19日、20日、21日)实行预约限流祭扫。同时,各公墓将祭扫周期由往年的10天扩展至20天,引导市民提前祭扫、错峰出行。各公墓也将在微信公众号建立网络祭扫平台、提供代客祭扫服务、举办集体祭扫仪式等。
市民政局副局长曾群表示,今年冬至高峰日预约时段在清明高峰日基础上有所增加,自12月14日8时起,各公墓(骨灰堂)将通过各自微信公众号提供高峰日每天7时至16时,共计6个时段的预约祭扫服务,预约数控制在各公墓当日最大承载力的50%以内。同时各公墓对瞬时涌入的预约流量有应急措施和预案。
经有关部门预测,今年冬至期间,全市54家经营性公墓(骨灰堂)将面对约205万人次、32万辆车次的祭扫出行量,并主要集中在祭扫高峰日。因今年清明期间受疫情影响,部分市民将现场祭扫和落葬推迟到冬至期间进行,这是冬至祭扫客流量将增大的主要原因。
除延长周期,鼓励错峰祭扫外,冬至期间,将继续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各公墓必须严格落实员工健康监测、场所清洁消毒、“一米线”等基本管理措施,对祭扫人员实行佩戴口罩、体温测量、健康码核验等措施,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动态调整防控措施。
市消防救援总队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冬至祭扫期间人员密集,焚香蜡烛等动态火源、可燃物较多,再加上风干物燥等天气因素影响,在安全方面要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应急演练。
今年冬至期间,上海还将继续推行无烟祭扫,引导市民不违规燃放烟花爆竹,选择鲜花祭扫,系挂黄丝带、心愿卡等祭扫新方式。市民政局还将鼓励有条件的公墓深化网上祭扫平台建设,打造“人生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