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渊
编制好上海“十四五”规划,事关长远发展。建言“十四五”,须站得高、想得深、议得透。今年以来,上海市政协把围绕“十四五”规划编制建言资政、凝聚共识作为履职重点。市政协主席董云虎牵头开展本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协商议政和专题调研,围绕人口发展、产业优化、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资源环境、民生保障、城市治理等形成16个重点调研课题,组织开展百余场次协商议政活动,600余人次政协委员参与。为进一步扩大建言面,市政协还面向全体市政协、在沪全国政协委员以及各党派团体、各区政协进行书面征稿,收到建言90余篇。
广泛倾听民声、汇聚民意
7月底,市政协召开“以大手笔谋划城市未来发展,编制好上海‘十四五’规划”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围绕规划编制中需要关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关键性问题议政建言,提出思路建议。
高质量的建言成果,源于高质量的协商议政活动。今年初,市政协成立围绕“十四五”规划编制开展协商议政工作推进小组,广泛组织动员各党派团体、各级各界别委员参与协商议政和专题调研。市政协各专委会(指导组)一面与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对接,一面坚持深入基层一线, “走出去调研,请进来交谈”。例如,聚焦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市政协农业农村委走访了50多个乡镇、乡村及百余家农户,委员们在田间地头与基层群众就地“站谈”,广泛倾听民声、汇聚民意。
5月,市政协办公厅和人资环建委共同举办座谈会,邀请外资企业代表和商界人士畅谈“我心目中的未来上海”。从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到激发社会创新活力,再到提升要素市场国际化水平,各国人士立足不同角度,为上海“十四五”规划出谋划策。
这场座谈会,也是市政协围绕“十四五”广泛听取意见、汇聚各方智慧的缩影。半年多来,市政协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履职工作,搭建线下线上平台,开通“政协直通车”建言专栏,发动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建言。“多维度多层次多渠道”的协商议政,提升了建言深度和厚度。
提升城市能级,推动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应充分考虑共性与个性结合,既要有传统指标体系,也要建立符合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自选动作’与自选指标体系。”徐建民常委根据前期调研,提出了创设经济社会发展预期性、约束性指标体系,以及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导向性、功能性指标体系的建议。以设立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为例,徐建民建议,在确保GDP(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充分就业、工业经济以及现代服务业等三类反推GDP增长的支撑指标。
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如何解决土地利用“卡脖子”问题?市政协人资环建委相关调查报告指出,上海目前正处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土地利用方式必须从简单依靠增量扩张向盘活存量和提升利用绩效方向转型。针对如何盘活存量,陆月星常委建议,通过进一步完善农民集中居住政策,创新途径方法,解决“资格、资金、资源”三大瓶颈问题,同时,探索闲置宅基地及房屋资源盘活利用路径,促进土地资源要素流动。
聚焦生态环境联防联治的顶层设计,市政协人资环建委提出,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突破口,研究建立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促进生态保护地区和受益地区的良性互动。上海还应加强与沿海、沿江港口江海联运合作和联动发展,引领长三角港口群集约高效协同发展。
关注“急难愁盼”,回应人民期待
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民生“急难愁盼”,成为政协委员们热议“十四五”规划编制的重点。
吴瑞君常委提出,上海“十四五”时期的人口规划,应进一步体现从“重调控”向“重服务”的转变,顺应人口变动的客观趋势,更加强调为人口均衡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针对老龄化少子化、人口来源多元化等结构性问题,“十四五”时期应以托幼、教育、养老、公共卫生为重点,在科学研判人口变动趋势的基础上,为优化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和对策建议。
“据预测,到2030年,上海户籍人口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占户籍总人口的40%。”黄鸣常委建议,应对深度老龄化,要更加注重激发市场动能,满足社会不同层次养老服务的需求。比如,可引导从事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和企业跨行政区域经营,实现品牌化、规模化、连锁化发展。
疫情促使在线医疗建设备受关注。对此,黄鸣建议积极探索以“云上医院”为载体的医养结合模式,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和康复服务。同时,还可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融入“一网通办” “一网统管”体系,打造全市涉老工作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共用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