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0-08-17 第26,594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7版:国际/教科卫

减重手术真能让“胖友”一劳永逸?

       ■本报记者 李晨琰
      
       为了治疗糖尿病,考虑去做“切胃手术”?近日一位娱乐圈金牌经纪人在社交媒体晒出视频,引发不少网友的关注和讨论。
      
       这里所指的“切胃手术”,确实有个更直接的称谓:减重手术。有统计显示,全球每年大概开展50万例左右的减重代谢手术,我国代谢手术每年开展不到2万例。毕竟,做一次手术,便能让一个胖子成为瘦子,对一些追求立竿见影效果的“胖友”来说,是不小的诱惑。
      
       但这种减重方式到底靠不靠谱?专家提示,它只是治疗严重肥胖及相关并发症的一项手段,绝非减肥的捷径。最推崇的减肥方式依然是管住嘴、迈开腿,通过饮食调整、生活方式干预等“自然”减肥。
      
       其实,上面这位经纪人在发布打算做切胃手术的消息后,身边朋友也曾纷纷劝她放弃,希望她保持运动、改善饮食习惯来减肥。而这位经纪人则道出隐情:自己已患上糖尿病六年,每天都要给自己打胰岛素。于是医生给出了治疗建议:若不能满足慢性病治疗所需的作息规律,又想根治糖尿病,可能面临切胃手术。
      
       多位医生在接受采访时不约而同指出,对于减重手术,很多人只看到了其立竿见影的效果,殊不知,这类手术并非人人适合。
      
       目前,国内外有三种常见的减重手术,即袖状胃切除术、胃旁路术、可调节胃束带术,原理都是通过胃减容,减少吸收,从而达到控制摄入的目的。
      
       哪些人适合手术?根据2019年《中国肥胖及Ⅱ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当单纯性肥胖患者BMI指数达到32.5以上时,推荐手术治疗;对于肥胖合并Ⅱ型糖尿病及其他代谢紊乱疾病的患者,当BMI指数达到27.5以上时,推荐手术治疗。
      
       “即使是手术适应症患者,也不一定要做减重手术。”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冯波告诉记者,一般在饮食调整、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均宣告失败的情况下,医生才会考虑借力外科手段。
      
       平时的门诊上,冯波不会轻易推荐肥胖患者尝试减重手术,尤其是初诊患者。“医生的重要职责是为患者的身体健康进行综合考量,要判断最终的手术收益是否大于风险,做出正确决策”。
      
       需要注意的是,减重手术绝非一劳永逸。如果患者持续术前的生活方式,暴饮暴食,那么肥胖仍会复发。
      
       一位网友的留言也颇具代表性:“同事做过的(减重手术),瘦了半个人,但一年后又胖回来了。”不少医生呼吁,希望减重手术扭转的不仅是患者的体重,更是生活方式。冯波介绍,患者做好减重手术后,也要坚持长期随访。长期有多长?他的答案是:一辈子。
      
       除了成人,时下,肥胖也困扰着很多青少年。儿科医生们给出的建议是:好的生活习惯要从儿童时期培养,否则便追悔莫及。
      
       上海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嫔提醒,幼儿和青少年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注意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最好每天累计至少60分钟中等强度以上的身体活动,每周至少3次高强度的身体活动,如长跑、游泳、打篮球等。“有规律的身体活动、有充足的睡眠、减少静坐时间,这些都可促进青少年生长发育、预防超重肥胖的发生,并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